12月25日圣诞节,泰兴明德国际教育双12“家文化”主题教育高峰论坛在豪庭国际大酒店成功举行。
开场表演是明德教师们的合唱《明德之歌》,季明德校长上台致辞,他用最朴实的话语,结合自己的真实经历,跟大家分享了父亲给他的影响,家庭教育给他带来的转变。
季校长登台致辞后,北大女状元李晓丹首先以自己的家庭故事为例,分享了她的父母解决陪伴阅读、叛逆期、追星等成长问题的方式。李晓丹妙语连珠,切合自身经历,向大家展示了她从初中、高中一路走来的历程。如今已经是北大研究生在读的她,理解父母,感恩父母,并且把对父母的这份感激之情跟大家一起分享,去感染更多的人,带给现场所有的家长更多的触动。
1淑女必书女我的爸爸觉得一个女孩就得“淑女必书女”,所以我房间里有一个环形书墙。我成长的每一个阶段,爸妈会用不同的方式伴我阅读:小学,爸妈教我读书;初中,爸妈和我一起读书;高中,我与爸妈分享书。我们不仅把书读进去,还要把书说出来,每读完一本书,我们都会根据自己所处的阶段分享不同的内容。而我的英语也是从小耳濡目染,姥姥姥爷从我5岁开始,就用英语儿歌来做起床铃,在这样的语言环境里,英语兴趣也慢慢培养起来了。
2度过叛逆期,父母和我一起努力爸妈后来跟我说,步入青春期的我,着实让他们吓了一跳。初二家长会上发下来的成绩单让父母起初很失望甚至愤怒。地理、生物刚刚及格,排名到了年级名靠外。试卷不仅错误百出,而且书写不整。叛逆期,我和爸妈产生了很大的距离!
在那段时间,他们经常会看一些青春期有关的书,还参加了学校“安全度过青春期”的讲座,甚至找过心理咨询师。他们逐渐意识到我在这一阶段生理上、心理上的变化是正常的,他们不再埋怨更不再指责、批评,而是闭上嘴巴,耐心倾听,像伙伴一样地倾听,选择默默陪伴。
关于陪伴,还有个橙子的故事:我最喜欢吃的水果就是橙子,但是自己懒得去剥。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每天放学我都能看到一个剥好的橙子放在桌上,无论我父母在家还是不在家,每天一个橙子,这个习惯一直维持了5年,直到我离家去北京读大学。这是一件小事儿,但是这个橙子告诉我,我的爸爸妈妈一直在我身边陪着我,关心我。
他们不再把注意力放在我的试卷和分数上,而是以平等的姿态把生活的主动权、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我,然后静观其变。因为他们觉得,“聪明的孩子自己会转弯”。
而且我们家有一种传统的沟通方式——书信。每年生日,爸爸妈妈都会给我写一封信,从1岁到22岁,一封不落。把很多平常都不会跟我说的话写进了信里,是从他们的角度对我这一年的总结,有委婉的批评、反思,更有鼓励和希望。
高一时,爸妈对我说“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
高二时,爸妈对我说“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高三时,爸妈对我说“平衡安谧,驾驭人生”。
这些都是伴我顺利度过叛逆期的保障与动力!
3支持我“追星”,和我一起做公益我15岁开始喜欢听民歌,喜爱歌唱家彭丽媛老师。17岁时来北京参加自主招生培训,幸运地遇上《名家与经典》音乐会。爸爸妈妈支持我买了演唱会上位置最好的票,让我得以近距离的看到我的偶像,后来我还给彭丽媛老师递了信。偶像对于我,是动力,是向往。我很认同蔡康永的那句话:心里崇拜谁,不必变成那个人,而是用那个人的精神和方法,去变成你自己。
我在高中开始接触防艾红丝带志愿服务。父母和我一起做这件事,给予我非常大的支持和帮助。来到北大后,我加入北大红十字会,从红丝带部部员,到红丝带部部长,再到红十字会会长,北大给了我实现自己梦想的平台。年12月1日,我作为唯一的大学生志愿者代表,参加刘延东副总理主持的世界艾滋病日主题座谈会,并在会上发言,为“十三五”规划建言献策。
现如今,李晓丹已经是北大的才女,自信地活跃在各种活动和平台上,成为了父母的骄傲,也成为了更多人的榜样。从李晓丹身上,我们应当明白,孩子的成功除了个人的努力、老师的教诲,更和家庭教育点滴的灌输有着莫大的干系。
农民最在乎土地的土壤质量如何,另外是土地下的根,地表以上长出来的部分是归学校老师修剪、移接。但现在,我们的家长都爬到孩子的“树干”上、“树头”上、“树冠”上去修剪,而忘记了根的存在,更忽视了孩子的“根”所依附的这片土壤。这片土壤是什么?就是我们父母身上的教育素养,包括教育智慧、教育意识,包括家庭变化。
这次的闭幕式,明德还邀请了北大教育学院博士、“专攻北大”课题组及高材生成功家庭教育与实践中心核心成员、上海外国语大学硕士、全国著名英语教学和家庭教育专家——周建斌博士,给大家讲解家庭教育中的问题。
周博士用幽默风趣而不失犀利深刻的语言,给大家分析探讨了中小学生的8种不良学习行为与矫正方法,并现场开设了家长互动答疑环节,邀季校长一起坐镇,当堂为积极上台参与的家庭排忧解难。
幸福的家庭有同样的幸福,而不幸的家庭则各有各的不幸。现代家庭教育中一个很大的问题是,父母可以为孩子付出生命、金钱,却不肯为孩子付出时间和心思。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部分家长反映孩子在家很不听话而且逆反,针对这一问题,周博士的看法是,应该把尊重和信任放在教育首位。
首先,要尊重孩子的人格。孩子做对了或做好了,要使他知道应该这样做,并且鼓励他做下去。表扬不要言过其实,尤其避免在众人面前做不适当的夸奖。
其次,当孩子遇到困难,包括学习知识、技能上的困难,处理生活上的一些小事和朋友之间的一些麻烦等,家长这个时候不要包办,更不要申斥他们为“笨蛋”。只要家长不“专制”,让孩子觉得父母像自己的朋友一样可以信任,觉得自己在家中有地位,他们就会喜欢这个家,喜欢父母,愿意把心里话说给父母听,也愿意接受父母的帮助。
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切忌要求过高。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天下父母人同此心,无可非议。但有的父母不考虑自己孩子的实际情况,对孩子提出一些过高、过严的要求,这些要求超出了孩子的承受能力,就会使孩子丧失信心,甚至出现厌烦情绪,产生逆反心理。所以,家长对子女的期望不能太高,更不应急于求成,而应该从子女的实际情况出发,要求孩子认真学习,逐渐提高,并要不断予以鼓励和支持。这样,孩子的逆反心理就会逐渐消除。
周博士的讲解,让在场的家长们频频点头,相信大家已经深刻理解:教育从家开始,学校不过是帮一下忙,而父母才是孩子的“活教材”。你的行为,决定孩子的世界。因此,教育出优秀的孩子,家长要从“你怎么不……”的思维切换到“我应该要……”的逻辑上来。正所谓上行下效,只有家长在思想意识和行为上不断提升,孩子才能越来越好。
一点一滴的教育、培养、规范以及耳濡目染的熏陶,都是对孩子成人的塑造过程。教育好了,孩子就行端人正,社会就风清气正。
自年至今,明德双12活动已经举办了4届。明德坚持以优惠报名学习的形式,真情回馈家庭、教育和社会。这场一年一度、席卷全国各校的大型教育活动,得到了成百上千户家庭的热烈响应。让我们相约,相约更高更精彩的明德双12!
觉得不错,请点赞↓↓↓
了解更多详情请点这里进入报料交流区
治白癜风最好的方法北京中科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