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是第29个世界艾滋病日,今年中国的宣传主题是“携手抗艾,重在预防”。据中国疾控中心发布的法定传染病报告显示,今年1-8月,我国艾滋病新发病例例,死亡例。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中国仍有32.1%感染者未被发现。
随着艾滋病预防知识的普及,人们都知道艾滋病是一种传染性疾病,因而,人们常常是“谈艾色变”。几年前,某医院就因收治了一例艾滋病病人,就导致了整个病区的病人纷纷要求出院,这就说明广大百姓并没有真正掌握艾滋病的防治知识,那么,医生是怎样对待艾滋病病人的呢?
一桂希恩教授的亲身经历
年5月9日,五位艾滋病病人到武汉求医院的桂希恩教授,考虑到艾滋病病人住进病房可能会吓跑其他病人,医院将一栋闲置的旧房子安排给病人住。邻居们为此提出了强烈抗议。为了证明与艾滋病人正常的生活接触不会被传染,桂希恩毅然将五位艾滋病人接到自己家中,与他们同吃同住了5天。他用自己的行动普及了艾滋病防治的知识,告诉大家与艾滋病病人的日常生活接触是不会传染的。
二对艾滋病的恐惧人人皆有
面对艾滋病病人,医生怕不怕?应该说,医生也是一个普通的人,他们和大家一样都是害怕的。
我们都知道,血液、性和母婴传播是艾滋病传播的三种途径。给艾滋病病人抽医院进行的,艾滋病病人住在桂希恩家里,桂教授为了方便病人,每次为病人抽取血样,都是在桂希恩家里进行的。为艾滋病人抽血是件很危险的工作,在家里抽血是违反规定的,一不小心扎在自己手上就有被感染的危险,虽然这种情况发生感染概率很低,但桂希恩也从不让助手抽血。有两次在为艾滋病人抽血时,桂希恩不慎将抽过血的针头扎在了自己的手上,他并没有慌张,简单处理后,又为下一个病人抽血。所幸的是,他并没有因此感染艾滋病。
其实,对艾滋病的恐惧,人人都有,否则,为什么他不让助手操作?只不过是桂教授更为淡定,更胸有成竹罢了。
三术后才被发现的艾滋病病人
几年前,我们收治了一个36岁的少数民族病人,他在卖烧烤时,与人发生争执,被人踢伤腹部,以“腹部外伤、肠穿孔、腹膜炎”收入院。经过术前准备,术前抽血化验,急诊手术证实为有两处空肠穿孔,空、回肠的肠管见多处溃疡,行肠切除术,手术后化验报告提示艾滋病抗体为阳性。
我们这才明白病人的溃疡其实就是艾滋病的表现,病人的肠穿孔,实际上是艾滋病的溃疡在外力的作用下发生的穿孔。这一消息如同晴天的霹雳,在医务人员中迅速传开了,人们纷纷回忆着昨天的准备和手术的经过,好在医务人员都没有发生意外的损伤。
接下来就是将病人隔离到单独的房间,医务人员为病人治疗都要求穿隔离衣,带手套,同时,对医务人员进行艾滋病知识的普及。医院按要求将病人的血样送到市里进一步确认,很快,医院传来了消息,病人可以确诊为艾滋病,其实,在网上这个病人已经是早就确诊了的病人,如果我们早点上网,就可以避免走弯路。
由于涉及到病人的隐私问题,我们对外封锁了消息,但看到我们严格的消毒隔离措施,病房的病人也慢慢知道了病人的部分病情,逐渐有病人要求出院。然而,我们的医务人员,尤其是年轻的护士,尽管也很害怕,但仍然坚持为病人服务。在十几天的治疗中,我也给病人换过药,我由于知道了相关的知识,并没有穿隔离服,只是在操作结束后认真的洗了手,最终病人因病情过重而死亡。
病人去世后,医院给所有参与工作的人员进行了艾滋病的监测,经过几次的抽血化验,并没有一个人因此而感染。
最近,我们又遇到了一例70岁的体检病人,在化验中查出了艾滋病抗体阳性,与家属沟通后,转到相关科室处理,并没有引起恐慌。
四医务人员最易接触艾滋病病毒
由于许多艾滋病的病人并不知道自己的病情,或者隐瞒自己的病情,这就是我们前面提到的,约有三分之一的艾滋病病人,并没有被发现,这就给医务人员,尤其是外科医生带来了很大的风险,他们经常接触病人的血液和分泌物,并随时有可能被针头或刀片造成医源性的损伤,这就让艾滋病病毒有了可乘之机。因此,医务人员,尤其是外科当医生的职业防护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五日常生活接触一般不会传染艾滋病
从大量的科学研究,以及桂希恩教授和我们的亲身经历,都证实了,日常生活接触不会传染艾滋病。但人们对艾滋病的恐惧是可以理解的,就连有专业知识的医务人员都会有一定的恐惧心理。
我们只有亲身经历,才能消除对艾滋病的恐惧。因此,我们认为,艾滋病并不可怕,我们不应该歧视艾滋病病人,同时,也应该做好必要的防护工作,保持自己皮肤和口腔粘膜的完整,是预防艾滋病有效的方法。
注:
本文为医生投稿,不代表医客观点
投稿一经录用即可获得~元稿费
投稿请发送文件至邮箱:mingyi
hk.宁夏白癜风医院北京治白癜风最好的医院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