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贴心·维权
点击题目下方蓝字 11月26日,记者来到绥中县李家堡乡新堡子村,该村依老牛山而建,毗邻河北省抚宁县。据当地乡志记载,明洪武十四年(公元年)修建长城时,民工在此搭起窝棚暂住。完工后一部分人看到当地野菜野果满山,水土宜人,索性就在此地定居下来。村子有多条石板铺成的路将院落隔离开。今年70岁的田大妈说,每天走在上面,很有些江南水乡的味道。就是下雨、下雪的时候有些滑,别的毛病没有。
据村子里七八十岁的老人回忆,每家的房子最少也有两三百年的历史。经历风吹日晒雨淋,从外形上看有些破旧,但整体框架非常牢固。据村干部介绍,近几年,在保留古村落原貌的基础上,征得村民同意后,部分民宅做了简单的维修。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让古村落揉进些现代元素,例如在门楼上写有“望福大院”“阳光小院”等,让历史走进现实,让幸福的味道充盈在庭前阁后。
从去年开始,新堡子村环境整治工程正式开始,建设宜居的人居环境,坚持传统村落保护与改善农民居住条件并重。加大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力度,依托九门口景区,通过发展农家休闲旅游,展示传统村落丰富多彩的文化氛围。如今的古村落,用李家堡乡文化站站长朱如新的话来说,“古朴与传承并重,历史与现代同辉”。
该村的民宅多为四合院,面北朝南的为正房,其余三个方向的为厢房,均是瓦房结构。如今,四合院里有的住着两户村民,有的住着三户。他们中,有的是嫡亲,有的是旁系,均和睦相处。吴先生52岁,他听长辈讲,在他爷爷那辈儿,就开始住现在的房子。20年前他结婚时没盖新房,住的就是祖上传下来的房子。“这房子看上去有些旧,但总感觉有一些温暖的味道在里面。我品了这么多年,终于悟到那味道是亲情,是传承。”
古代的民宅,门楼是一个特色,也很有讲究。据朱如新介绍,门楼作为一户人家贫富的象征,所谓“门第等次”即为此意。门楼顶部结构和筑法类似房屋,门框和门扇装在中间,门扇外面置铁或铜制的门环,门楼依附厅堂而建。
房子与门楼上面的瓦片排列,也很有说道。朱如新说,古民宅的瓦片,都是原汁原味的,即用土烧制。时间长了,瓦片上能长青苔。现在的瓦片,是水泥制成,有化学成分,不长青苔。古民宅瓦片排列一反一正,就是凹面与凸面扣在一起,不至漏雨,每个瓦片向阳面有小的“福”字。
53岁的村民朱桂珍嫁到该村32年,几年前,她住的老房子是纸糊的棚,现在是吊棚。每间屋子里均是一梁四柱,房子是正五六厢(正房五间,厢房六间)。窗户都是木质的,上面的支撑图形有的是长方形,有的是平行四边形。朱桂珍说,这样的窗户构造,特别结实,无论刮风下雨,窗户都没受到侵害。
由于工作的需要,朱桂珍的孩子去外地生活。她说,那是孩子的志向,她不干涉。她这一辈子,不想远行了。“守着黑色的油漆,沉甸甸的实木,心内的踏实感油然而生。”年11月,李家堡乡新堡子村入选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据了解,当地为了发展乡村旅游经济,让旧貌焕发新春,将有特色的古民宅适当改造成茶馆、手工艺的作坊和画廊以及民间艺人的创作基地、乡土文化体验地等,吸引文化创意项目入驻。
重要通告:发布自《葫芦岛晚报》 每一个成功者都有一个开始。勇于开始,才能找到成功的路。
快乐安康!
甲氧普林治疗白癜风最安全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