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儿子怎么会是同性恋呢是交了坏朋友被带

这是张北川在博客中发布的与一对母子的对话。以下张北川简称张,母亲简称母,儿子代称小李,简称李。   

母:我儿子今年上大二。放假回家,我说他该找女朋友了。想不到他哭了,说他喜欢男人,暗恋一个男同学,不找对象。我很震惊!他过去是听话的好孩子。我很后悔,是不是小时候管得太严,儿子才变成这样?可他姐姐很正常啊。我儿子是同性恋吗?   

张:小李诚实地说出真相,说明他仍然是好孩子。您应当冷静下来。他成为这样的人,和你们夫妻对他的教育没有关系。一个人偏爱哪个性别的人,主要由先天因素决定。您不必内疚自责。他喜欢男孩和喜欢女孩一样,都不是什么错误。   

我曾和一位喜欢女孩的荷兰姑娘交流。她说,她十五六岁时发现只喜欢女孩时,告诉了她父母,她父母说:“你就要成为大人了,开始知道爱了。祝福你,孩子!”我们做家长的人应当学习这种先进和文明的态度。   

小李是不是同性恋或同性爱者?很可能是,也可能不是。不必现在就把他“标签化”。无论是或不是,都应当同样对待,积极地理解他、包容他、支持他,引导他更好地发展,做个阳光、向上、健康的好青年。   

母:您怎么这么说呢?我儿子是不是交了坏朋友,被带坏了?不管怎么说,我不希望儿子这样。我装着不经意地问过同事,他们说同性恋是流氓。我还找了个心理医生,他说这是性变态,不过可以治好。   

李:我初中时就觉得自己和其他男孩不一样。高中时许多男生女生谈恋爱,我一点兴趣也没有,还觉得男孩吸引我。那时功课紧,我不上网,只是觉得不对劲。我想过改,下过决心,改了很多次,可控制不住这种念头。上了大学,这种念头越来越强烈。我这才上网搜索,发现这叫同性恋。我还没交过这种朋友。网上还说这样的人很乱,传播艾滋和性病。我很害怕,但这种念头根本克制不住。我很烦恼,很痛苦,甚至影响了学习。我觉得这样活着实在没意思,还对不起爸妈。我试着找过女友,也有女孩追过我。可我和女孩一起,没有一点感觉。我没热情,女孩也不愿意,结果分手了。   

张:在欧洲历史上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如果发现有人,特别是男人对同性有性行为,那个人会被认为是恶魔附体,因此受到严厉惩处,甚至活活烧死。可人们发现,无论多严厉的刑罚也不能改变一些人只愿意和同性有性关系的现象。19世纪性科学刚刚创立,科学家就开始研究这种现象。一开始许多学者认为爱同性是性方面的精神疾病,所以有了性变态、性倒错、性欲异常说法。这样的探索和研究持续了近百年。这个过程中有越来越多学者,包括曾经把同性相恋现象视作性变态的大学者认识到,爱同性不是病,它是属于少数人的自然现象。科学家还发现,有许多动物,特别是哺乳动物,包括灵长类动物,也存在这种现象。历史上有许多伟人只爱同性,在当代,包括个别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是这样的人。   

为了治好这种所谓的病,特别是精神病学家和心理学家、内分泌医生一度用上了“十八般武艺”。这些治疗不但不能改变人,有时还会引起严重的不良后果,如诱发抑郁、焦虑心理。科学界最终得出另一种结论。在国际间,现代精神病学和心理学最发达的国家是美国。上世纪70年代,先是美国精神病学会、心理学会发表声明,指出人并不因为喜欢同性就同“正常人”有明显差异。后来美国医学界几个学会、美国社会学学会等发表了同样的声明。爱同性和爱异性都是正常的,就像“萝卜白菜,各有所爱”。上世纪80年代,艾滋的出现有力地推进了关于同性爱的科研。大量研究成果的涌现最终使世界卫生组织年把同性爱从各种疾病的病种名单中去除。   

上世纪的中后期,我国先是认定爱同性是“资产阶段生活方式”的产物,后来认为它是道德问题,是流氓。随着早期西方科学界认识在国内的影响越来越大,国内一度认为它是性变态。可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科学界的认识发生了巨大转折。年,我国精神病学界也不再把同性恋归类于性变态。   

你们一定知道我国性科学事业起步晚,大众对性的科学知识严重欠缺,一些专业人员的性知识也严重落后,所以才有许多误解和偏见。   

小李对女生毫无“性趣”,说明他极可能是同性爱者。小李的烦恼来自社会偏见的影响。想要改变自我,想法那么强,引发了痛苦,感觉到人生没有意义,但又改不了这些念头。这从侧面表明治疗也不会有效果。这很自然,人工方法是改变不了本能的。   

母:您的话有一定道理。可小李的父亲是三代单传。他奶奶现在就已经盘算他将来结婚的事。虽然已经有大学生结婚,可我觉得小李还小。他这样子未来适合结婚吗?   

张:性是联系婚姻关系的重要纽带,性方面的彼此需求和彼此满足,是婚姻的重要基石之一。完全不爱对方却和对方结婚,会快乐会幸福吗?肯定不会。在一个屋檐下却像两个陌生人的婚姻,会造成痛苦,很大的痛苦和伤害。因为夫妻两人一人爱异性、一人爱同性,使得自己极其痛苦而咨询的人,我已经碰到几千次了。一般女性和同性爱者结婚后会有强烈的挫败感,这会引发冲突,同时良心也会使男方有强烈的负罪感。一些人因为无法走出这种婚姻,长了焦虑症、抑郁症。一些人隐瞒真相结婚了,可鸭子学不了鸡叫,结果被妻子发现真相,双方发生激烈摩擦,彼此相互伤害,甚至殃及亲人。您愿意看到小李未来也这样吗?您是女性,如果您女儿和不喜欢女性的人结婚,您知道后会怎么样?现在已经21世纪了,儿孙自有儿孙福。建议您让小李跟着感觉走,未来的事,过几年再说。   

李:您的话让我轻松多了。不过,我怎么觉得这种人那么少?我很孤独。到底有多少人喜欢同性?还有,我喜欢的男生都追女孩,这种暗恋会有好结果吗?我上过些网站和聊天室,知道很多人性关系很乱。为什么这样?同性间有真爱吗?   

张:暗恋、单恋这种事,在一般男女间不罕见。只是同性间寻找伴侣的渠道太少,所以更多见。强烈的单相思,不利于生活、学习和工作,有时还会破坏原本良好的人际关系。所以应当理性地认识这种情感,淡化它,逐渐消除这种情感。   

按国内外大量科研调查结果估测,我国喜欢同性的男男女女约万,其中男性万;之中大多数人只爱同性,少数人可以和两性进行良好的性交往。其实每个人都认识几位这样的人,但因为社会歧视,这种人通常不暴露自己,所以人们不知道他们的存在。   

有位大学生讲,他暗恋男生,他爸爸后来完全理解了他,告诉他:“你要想吃到好苹果,就该去苹果园,不能去梨园。”这话说得很好。   

当小李能够冷静、理性地认识自己时,建议和外界交往。许多大学里有喜欢同性的大学生的QQ群,可以通过它交往。有关网站、聊天室等社交平台上交往的同性爱者往往生活在严重性压抑中。正常的生理需求得不到合理宣泄,结果造成了乱象。你们想,如果人们在现实中有良好的交往渠道,有多少人会去虚拟世界寻找呢?所谓的乱,主要指两方面。一是频频更换性伴侣,二是毫不掩饰地提出性要求。这种情况,在一般男女交往的许多聊天室同样存在。   

同性爱男子的性关系不如一般男女的性关系稳固,有多方面原因。社会歧视或说社会对这种关系的支持力度严重不足是一大原因。同性爱者的性结合,有几分像一夫一妻制婚姻出现前一般男女的结合。男男间和女女间的性结合明显不同。女女性关系远较男男性关系稳固。男男关系还受到其它因素的重大影响,特别是受性别影响。男性在生物学上称作雄性,生物的进化使雄性有更强的“攻击性”,更希望尝试,对伴侣关系和“家庭”的依赖性较弱,社会也鼓励男性更多地选择。总之,多种因素造成同性爱男子的与众不同。换个角度看,人对性生活方式的选择,属于人的自由和权利的重要内容之一,横加指责是错误的。   

我认识许多共同生活一些年的同性伴侣。有对很好的男性朋友,到今年他俩结合成伴侣已经整整30年。他们刚开始共同生活时,社会对同性爱的歧视极其严重。我和他们交流时想,这可能就是男男版的梁祝故事了,很美的故事。不过一定要知道,未必只有“从一而终”的生活就是最佳模式。一棵树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对生活方式不应当简单强求。

来源:张北川的博客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淡蓝公益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淡蓝公益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淡蓝公益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淡蓝公益转载仅限于非商业性信息传递之用,如无特别声明,淡蓝公益转载之各种内容之版权均属其著作权人所有。如果我们的转载行为侵犯了您的正当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最短的时间内删除,并致以歉意。









































鍖椾含姘戦棿鍋忔柟娌荤枟鐧界櫆椋?
鍖椾含娌荤枟鐧界櫆椋庢墜鏈灏戦挶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oodkuaiji.net/azbzz/1027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公司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