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艾滋病治疗再现曙光
美国洛克菲勒大学、德国科隆大学等多家研究机构的一项研究证实,一种名为3BNC的单克隆中和性抗体能够有效激发HIV感染者的抗病毒免疫反应,加速清除受到感染的细胞。
分析数据来自一项有15名HIV患者参与的观察性临床研究。在研究中,几乎所有接受了3BNC抗体单次注射的患者(除了1名受试者),其体内的病毒载量均显著下降,且该效应持续了一段时间。血样分析显示,在6个月的观察期内,未采用3BNC治疗的HIV感染者,其体内的中和抗体水平未发生明显变化;而接受3BNC抗体单次注射的患者中,几乎所有的患者体内都出现了强烈的、针对异源2级病毒的中和抗体反应。
Science;:-
2危重急性肾损伤应尽早进行肾脏替代疗法德国Münster医院的AlexanderZarbock等人研究证实,对危重急性肾损伤(AKI)患者来说,早期肾脏替代疗法(RRT)与延迟RRT相比,在90天内能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该单中心、随机临床试验纳入了例危重AKI患者,其中早期RRT组为例患者,延迟RRT组为例患者。主要终点是随机分组后第90天的死亡率。最终,早期组的例患者、延迟组的例患者接受了RRT,所有患者均完成了90天随访。
结果表明,早期组较延迟组第90天的死亡率明显减少(39.3%vs54.7%),早期组有更多的患者在90天内恢复了肾功能(53.6%vs38.7%)。RRT持续时间以及住院持续时间早期组较延迟组明显缩短(RRT:9天vs25天,住院:51天vs82天)。但对90天后RRT的要求、器官功能障碍以及ICU持续时间,两组间无显著差异。
研究者还将开展关于该疗法的多中心试验。
JAMA;:-
3口服S1P1R调节剂Ozanimod或可有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WilliamJ.Sandborn等人开展的一项有关口服S1P1R调节剂Ozanimod的双盲、安慰剂对照、II期临床研究证实,与使用安慰剂治疗的患者相比,Ozanimod治疗组的患者在第32周达到或保持临床缓解的比例更高。
研究共纳入例中重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三组:Ozanimod1mg、0.5mg和安慰剂组,诱导治疗8周,维持32周。
结果发现,治疗8周时,Ozanimod1mg、0.5mg和安慰剂组临床缓解率分别为16%、14%和6%(Ozanimod1mg组与安慰剂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临床反应率方面,三组患者在治疗8周时,分别为57%、54%和37%;治疗32周时,三组患者的临床缓解率分别为21%、26%和6%。治疗期间,最常见的不良事件为腹泻和头痛。
NEnglJMed;:-
4寨卡病毒可使体外培养的大脑组织发生萎缩寨卡病毒会引发免疫反应,从而导致发育中的大脑细胞停止分化和自毁。
加利福尼亚大学的TariqRana和他的团队,采用人胚胎干细胞构造大脑类器官3D结构模型,模拟了大脑的发育情况,随后用寨卡病毒对其进行感染。5天后,未被感染的类器官生长了22.6%,然而暴露于寨卡病毒的类器官萎缩了16%。
寨卡病毒感染与小头畸形婴儿的出生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强,但病毒攻击大脑的机制尚不明确。该研究显示,寨卡病毒感染提高了病原体感知基因——TLR3的活动度,这一机制引起了大脑的炎症和退化。阻断受感染类器官中的TLR3蛋白可以减少寨卡病毒引起的大脑损伤。
Natrue;:
5寨卡病毒为何致小头畸形?抑制胎儿皮质神经祖细胞发育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细胞工程研究组的科学家HengliTang等取得了重要突破,相关研究结果发表于干细胞领域权威期刊《CellStemCell》杂志上。此项研究揭示了寨卡病毒为何会致小头畸形:它会感染人胚胎的皮质神经祖细胞,被感染的神经组细胞会释放出更多的寨卡病毒颗粒并诱导神经组细胞死亡,寨卡病毒还会使神经组细胞转录和细胞周期异常。
寨卡病毒(ZIKV)是一种由被感染的蚊子叮咬进行传播的黄病毒,妊娠期间感染寨卡病毒会导致婴儿患上"小头畸形",然而其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的直接靶细胞此前并不清楚。本研究结果确定了人神经祖细胞是寨卡病毒的直接靶向。
此研究结果为寨卡病毒和胎儿“小头畸形”建立了关联机制。
CellStemCell;18:-
《康复·生命新知》订阅
支付宝付款订阅life.smxz.白癜风专科哪家好北京最好治疗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oodkuaiji.net/azbby/64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