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组数字的变化

本质上,艾滋病是关乎社会和谐、稳定的问题

他介绍,感染艾滋病病毒即艾滋病病毒携带者,不会立即发病,而是慢慢迁延数年至数十年,只要其存活,其体液就是传染源而目前,尚无特效药治疗艾滋病,对艾滋病病毒携带者既要治其病,又要防其对社会的传播,这将消耗国家和个人大量的财富和精力

据了解,为改善hiv/aids(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人)的生存状况,10年间,中央财政艾滋病防治专项经费增加3.8倍,通过扩大检测,发现了更多感染者符合治疗标准的病人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比例从2005年的25%升至2013年的87%,同期病死率从17.9%降至6.6%,下降63%

原标题:加快制定艾滋病防范法

而专门针对艾滋病防治,我国于2006年3月1日起施行了艾滋病防治条例在当时环境下,对防治艾滋病起到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有很好作用“但是,法律和条例的生命力在于适应社会环境及强有力的执行力目前,环境变了,条件变了,人民思想意识变了,易感染人群和数量及其品德素质也在发生变化,防治艾滋病的力度和手段理应随之改变”王佐书说

今年人大会议期间,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王佐书领衔提交关于制定艾滋病防治法的议案当《法制日报》记者问他为何会关注这一问题时,他不假思索地说了上面那段话

他指出,一种疾病的传播情况,受病菌、病毒的传播力(传染力)影响,同时也受到人们对之认识水平、道德水平的影响等等

按照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传染病被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艾滋病列入乙类传染病不同等级的传染病有不同的防治办法,因此有不同男性艾滋病初期症状的防治力度

“要加大防艾治艾力度,使民众掌握的知识变为防艾治艾的力量,才能持之以恒,有序进行”他说同时,他认为社会防艾公益性组织的力量不容忽视,要善加运用,充分发挥群众和群众组织的力量,最大限度地减少艾滋病感染人数

曾有表示,我国防艾和性健康教育的不足,导致青少年不知如何科学应对网络上的不健康信息以及网络交友或者,即使知道如何应对,但并未表现在行动上

“艾滋病与其他疾病不同,一旦有人患病,不只家庭不安,因知识缺乏造成的心理恐惧还会让四邻不宁”

“从当前艾滋病蔓延现状可以看出,艾滋病防治条例已不适应实际情况,不能有效阻止艾滋病在社会中蔓延的趋势近年来,青少年感染艾滋病人数增多就是极好的证明”在他看来,艾艾滋病病源来自猩猩滋病在青少年群体中蔓延,其破坏力远远超出在社会上蔓延所带来的各种灾难

“艾滋病正在入侵校园,从大学生逐步向高中生、初中生蔓延,感染人群日趋低龄化”王佐书痛心地说

中国计生协曾开展过一项主要针对青少年的网络调查,结果显示超过90%的应答者认同使用安全套是有效预防艾滋病和避免非意愿怀孕的方法,但仍有超过30%的应答者在性行为发生时,偶尔或从不采用安全套

针对需要重点关注的青少年群体,王佐书建议,要加大在中学生以上学生中宣传艾滋病各项知识的力度,加强性健康教育,鼓励、支持社会公益性组织深入学校,做好宣传工作,促进青少年茁壮成长

王佐书向记者展示他查阅资料的结论:国内每天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人数约200人,照此计算,一年约有73000人感染艾滋病感染初期症状艾滋病病毒若其存活10年,国家将承担这73万人的个人治疗和社会防范费用若存活20年,国家付出的费用加倍,将给国家和个人带来繁重的经济负担和精神压力

脱口而出是因为,这个问题已在他脑中盘桓许久几组数字的变化,更让他看到问题的严迫:2014年11月17日,广州日报报道“广东艾滋学生7年翻10倍”;从2007年至2013年10月,广东“艾滋学生”每年病例数分别为7例、26例、30例、35例、56例、77例、70例全国报告超百例学生感染艾滋病的省份,2013年为5个,2014年已达到10个;17岁、15岁、14岁、12岁,全国报告青少年学生感染艾滋病时的最小年龄逐渐降低,有媒体甚至用“没有最小,只有更小”来形容

本报北京3月11日讯

“所以我才说,艾滋病问题看似是治病救人的问题,实质是家庭和睦,社会和谐稳定的问题;看似经济问题,儿童艾滋病潜伏期实质为政治问题,是关乎社会安定、团结的问题”王佐书说

正是基于以上种种考量,王佐书建议制定艾滋病防治法,将条例上升为法律,进一步加大防艾力度,减少社会不安全因素

对此,王佐书表示,按人们的普遍理解,显然是传染病级别越高,越应当引起高度重视;传染病级别越高,传染性越大;传染病级别越高,对人身体伤害越大,致死率越高;传染病级别越高,传染速度越快,对社会危害越大

□本报记者张媛


白癜风的药
中药治疗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oodkuaiji.net/azbby/22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公司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