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国外相关研究表明

出现恐艾症的原因大多是患者对艾滋病的一知半解或曲解造成的

尽管我国均推荐选用毒副作用较小的药物作为一线治疗方案用药,但仍然存在发生不良反应的风险因此患者在抗病毒治疗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的是,定期监测和随访,及时处理不良反应

夏品苍给大家列出了一个有效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六条措施,具体如下:1、婚前检查;2、孕前准备;3、孕期检测;4、产时预防;5、产后应在医生的指导下采取合理的方式人工喂养婴儿;6、留心日常细节,避免母亲的血液或体液与孩子接触

在与刚刚得知自己感染艾滋病的人交流时,潘蕴蛟经常会问一个问题,“在得知自己感染艾滋病以前,你对艾滋病了解吗?”,而得到的答案往往是否定的也就是说,很多人是在对艾滋病无知的情在校生现艾滋病00况下感染了艾滋病

其次,要正确理解窗口期的概念,相信检测手段从艾滋病病毒进入人体血液,到人体产生针对该病毒的抗体,并能用现有检测方法检查出艾滋病病毒抗体之前的这段时期,称为窗口期虽然在窗口期内的感染者,用常规的方法检测不出抗体;但窗口期不是无限期的,通常为2~12周恐艾患者不能盲目夸大窗口期,要相信现有的科学检测手段,在过了窗口期之后复查阴性即可排除感染

“而比无知更可怕的是拒绝了解”潘蕴蛟说,不少人一听“艾滋病”,马上躲得远远的,说“艾滋病与我无关”由于怕艾滋病,很多人进而拒绝进一步了解艾滋病对艾滋病的漠视与无知,使人暴露于艾滋病感染的高风险之中

关于艾滋病你知道多少?

其次,治疗艾滋病需要优选药物,不选在校生现艾滋病4399贵的只选对的从目前的治疗情况看,我省一线治疗药物对绝大多数患者来说都是有效的从治疗的可持续性发展来考虑,建议在有限的资源情况下应首选一线药物,只有在一线药物治疗失败的情况下才考虑更换二线药物否则,到头来只会无药可选

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王惠榕介绍,目前,男性同性性行为人群(简称为男同)的感染风险在快速上升

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吴韶彬指出,“恐艾症”即艾滋病恐惧症,指一部分人群在强烈的恐惧状态下,常伴随焦虑、抑郁、强迫、怀疑等多种心理症状和行为异常的心理障碍

2005年,中国男性同性性行为人群感染率仅为0.4%而数据表明,2012年上半年在我国一些城市报告新发现艾滋病感染者中,男性同性性行为感染的比例已经达60-70%我省2012年1-9月新报告艾艾滋病潜伏期传染吗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980多例,男性同性性行为的感染途径占22.7%2012年我省男性同性性行为哨点监测调查了1040位男同,调查结果显示,艾滋病病毒抗体阳性95人(阳性率为9.3%),梅毒阳性97人(阳性率9.5%)

a、男同染艾呈暴发式增长

另外,科学认识艾滋病症状,避免片面理解许多恐艾患者自述存在艾滋病相关症状,并声称在高危行为之后的数天之内即出现,这其实是不正确的艾滋病病毒侵入人体之后,需要经过一段潜伏期才会出现临床症状只有部分感染者最初会出现一些类似感冒的症状,一般持续2-3周,并可自行缓解多数感染者在未经治疗的情况下,艾滋病的平均潜伏期为7~10年只有过了潜伏期,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表现,如持续不明原因发热、腹泻、体重进行性下降、反复肺部感染、消化在校生现艾滋病7道症状、反复发生的皮疹等因此,不能将所有的感冒、皮疹、腹泻等常见症状归结为艾滋病相关症状

本周六是第25届世界艾滋病日,今年的主题仍为“行动起来,向‘零’艾滋迈进”在这个日子即将到来之际,省疾控中心的艾滋病咨询热线也就愈发忙碌起来省疾控中心的指出,艾滋病不会通过空气、食物、水等途径传播,而是通过一些特定的行为传播,因此,艾滋病是一种“行为性疾病”对艾滋病的无知、恐惧、歧视以及不正视,会让人暴露于艾滋病感染的高风险之中

福建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吴守丽介绍,艾滋病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还是抗病毒药物治疗而为了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件事

而在用药方面,艾滋病患者需终身服药能否规范用药是治疗艾滋病病源首次确认成功的关键,自行停药、间断服药或擅自换药等不规范用药,不仅达不到治疗效果,还可能引发病毒“反弹”、变异、甚至耐药而导致病情再度恶化

潘蕴蛟提醒说,“请抽出一点时间,了解一下艾滋病的基本常识,摆脱恐惧,理解与关爱艾滋病感染者,你将受益终生”

c、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注意事项不仅健康人群不必“恐艾”,艾滋病患者也不能过分“恐艾”据国外相关研究表明,hiv病毒感染者如果早期发现,及时、适时接受抗病毒治疗的话,寿命跟正常人是差不多的

众所周知,艾滋病只有血液、性、母婴三种传播途径但福建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潘蕴蛟指出,艾滋病有第四种传播途径!而且大多数人都是通过这种途径感染的

首先,有过高危行为并出现艾滋病相关症状,得了艾滋病能活多久应尽早去或疾控部门进行hiv检测一旦确诊hiv感染,务必接受定期随访,把握好治疗时机

吴韶彬介绍,要摆脱恐艾症,可以从以下几点做起:首先要明确传播途径和非传播途径,做好防范措施艾滋病的三大传播途径是:血液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除此之外的日常生活接触(如:吃饭、握手、拥抱等)是不会传播艾滋病的

本报记者林雅韩燕丽

艾滋病的“第四种”传播途径多数人都是这么“中招”的

省疾控中心发现前来求询的很多人都是在发生了高危行为后出现发烧、红点、皮疹等症状,就怀疑自己感染了艾滋病,陷入了极度恐惧中

“对于感染上艾滋病病毒的患者,想要宝宝的话,那么要从更专业的方式防止母婴传播发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夏品苍说,按照who报告艾滋病潜伏期,艾滋病病毒抗体为阳性的母亲在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时,母婴间hiv传播率在15%至45%之间,如果在可发生感染期一直向母亲和婴儿提供抗病毒药物,是完全可以防止母婴传播

此外,恐艾症患者可以接受一些心理干预若患者在全面了解艾滋病防治知识之后,恐艾的症状依然无法消除,应该果断寻求心理治疗,方可早日恢复正常的工作和学习

摆脱“恐艾症”其实有招不妨找心理医生聊聊

福建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潘蕴蛟福建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吴韶彬福建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夏品苍福建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吴守丽福建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王惠榕

来源:东南快报,未经许可禁止转载!更多精彩内容,请登录东快网()

指导

b、预防艾滋病宝宝出生

那么,第四种传播途径到底是什艾滋病初期症状么呢?潘蕴蛟说,那就是对艾滋病的无知、恐惧、歧视以及不正视无知是感染艾滋病的主要原因


白癜风有治吗
治白癜风的药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oodkuaiji.net/azbby/16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公司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