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
编读往来
拯救照片的,是光线
这句话,在今天点评的部分照片中,
得到了验证。
1
晨枫荣耀20
(原图)
这张照片,对比原图,拍摄者的后期思路,我认可其中的一半。
可以看到,拍摄者后期将墙壁、地面高光的部分提亮,使得照片有了层次。这是对的。
但是,增加照片的饱和度,让蓝色突出,地面岩石泛黄,这一步,我觉得,就和照片的整体气质不搭了。
解决办法:
照片中,两个石洞是亮点,但将其拍得过于完整,总觉得有点呆板。
所以我的后期思路,第一步是剪裁,会将上部的石洞剪裁掉顶端,这样,才能放大人物的存在感,同时,也为后面的关键处理埋下伏笔。
第二步,利用snapseed的局部工具,将坐标放在高光的石头部分,提亮,增加层次。
第三步,使用印象APP,选择光效,加一束光进入上方的石洞,因为刚才剪裁过顶端,所以光线的尾部很好处理,不会显得假。
第四步,我不会增加饱和,反而会转向黑白。因为这张照片,本来画面的寓意就是险峻、狂野。用鲜艳的颜色,会不搭。
而转成黑白之后,你再看,照片中,光线、人物、构图的三重气质,就统一了。
2
老道江湖老师,很纠结那张好。请老师评价一下。图片后期有调整视觉和提亮
这张照片,后期之后,把人物给抹掉了,我觉得太不应该了。
其实,这张照片有三重对比。
第一重,中间那根杆子,将清洁人员划分左右,是位置对比。
第二重,杆子两边的人,两个站,两个蹲,是动作上的对比。
第三重,清洁工和路人,有身份上的对比。
解决办法:
如果是我来拍,我会以中间的杆子为对称轴,利用竖剪裁,简单处理一下。
能形成一个倒三角的结构,
并且,三重对比,也明了了。
3
存在《拍照》
华为p30
武夷山下梅古镇的游客
拍这种照片,做到了一点:人物突出,照片就差不了。
那这张照片,环境很乱,感觉人物不是很突出。
是不是废了?
也未必,其实这个环境,让人物显得不突出的原因,有两点。
第一点,人带着帽子,脸暗了。而帽子顶上有个白管子,扎眼了。
第二点,环境中高光部分太多,显得琐碎。
解决办法:
如果是我来拍,两个处理。
第一,使用snapseed,利用剪裁,将两则柱子外围的高光都剪裁掉,这样,捎带手,上面的红色灯笼也就被拿掉了。
第二,使用局部工具,把脸部的高光提亮。然后,使用画笔,把管子的亮度降低。
此消彼长,你再看:
4
阳光.先行P30拍摄
重庆夏日风光
这张照片,拍得很好,尤其是远近的层次过渡,看起来很舒服。
但有三个问题,应该后期解决一下。
第一,就是左侧的船,不够简洁。和下面的草坪连成了一片。
第二,就是这些草坪,黑乎乎的,面积靠前,又很大。
第三,是船和后面的远景,都是暗色,有点相靠,不是太突出。
解决办法:
如果是我来拍,第一步会剪裁,把左边的船拿掉。
第二步,处理草坪,可以看到,远处的太阳,其实是有照射到草坪的。
所以,使用画笔或者局部工具,把草坪部分涂亮。
第三步,想要突出船的存在,其实很简单,用局部工具,选择远处的背景,提亮。
这样,背景亮了,船还是暗的,自然,也就突出了。
5
许迢迢《信》
Redmi9Pro
看到有两位老年人在街头售卖自己加工去壳的板栗核桃这类干果,背后银行玻璃墙上有广告画“信”,信为做生意立足之本。两者有呼应,就顺手拍了。后期:裁剪了部分,用了黑金滤镜体现“信”的稳重,降对比降饱和。请老师指点下!谢谢
当然,不是所有照片,都有后期救回来的可能。
比如这张照片,小贩和“信”字是多么好的结合。
但是,却选择了侧面拍摄,这样,“信”字就被完全弱化了,上面还有反光。
同时,侧面拍,也拍到了对面的过道,杂乱的环境、路人,都位于顾客的上方,让剪裁处理,都无从下手。
解决办法:
如果是我来拍,毕竟拍摄的主体是小贩和“信”字,那么,站在他们前面,正面水平拍摄,这样,两者的结合才会更加清晰明确,环境也会更整洁干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