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是第29个世界艾滋病日。数据显示,年是近20年来艾滋病病毒造成死亡人数最少的一年,也是自年以来新增感染者数量最低的一年。今年中国的宣传主题是“携手抗艾,重在预防”。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的法定传染病报告显示,今年1月—8月艾滋病新发病例例,死亡例。
中国有望完全切断艾滋病母婴传播
年12月1日,美国发现世界首例艾滋病病例。年1月,世卫组织将每年的12月1日定为世界艾滋病日,开始宣传和普及预防艾滋病知识。世卫组织当时预测全球已有10万至15万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此后,艾滋病这一“白色瘟疫”在全世界迅速蔓延,升级为全球公共卫生的重要威胁。年,与艾滋病相关的死亡人数创纪录地达到万。
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的出现和推广为艾滋病患者带来了福音,这一救命疗法成为助推全球逆转艾滋病流行趋势的关键因素。
年,美籍华裔科学家何大一首先提出用3种或3种以上的抗病毒药物联合治疗艾滋病的“鸡尾酒疗法”,既能最大程度地抑制艾滋病病毒复制,又可降低抗逆转录药物的耐药性。鸡尾酒疗法虽无法彻底根除机体内的艾滋病病毒,但能有效控制病毒复制、扩散,将艾滋病病毒携带量控制到低水平,延缓病毒感染者的发病时间,阻断病毒传播,延长患者寿命。
在艾滋病困扰人类数十年后,全球抗艾努力正收获显著红利。年,全球新增艾滋病病毒感染者降至万,较年下降35%;与艾滋病相关的死亡人数降至万,比年减少万;截至年年中,万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正在接受抗逆转录病毒疗法。
自年以来,古巴、泰国、白俄罗斯和亚美尼亚成为全球首批消除艾滋病病毒母婴传播的国家。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官员也多次公开表示,中国有望成为下一个完全切断艾滋病母婴传播的国家。
不要忽视艾滋病“隐形人”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中国仍有32.1%感染者未被发现,这些隐蔽的感染者因为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疾病一直处在进展状态,预后令人担心;同时,这些未知感染者也可能成为传染源继续传播给更多的人。”解放军第医院感染性疾病诊疗与研究中心副主任姜天俊30日接受采访时说。
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疾控部门和医疗机构采取了很多措施提高对“隐形感染者”的发现能力,比如同伴动员、自愿咨询检测(VCT)、一站式服务和绿色转诊通道等,来鼓励高危人群早检测、早发现、早治疗,改善预后,降低传播。
但是,姜天俊指出,目前仍有三成多HIV感染者未被发现,这样对感染者本人很不利,可能会错过最好的治疗时机,同时对感染者的家人和朋友也非常不利,不加防范,会增加周围亲朋感染的可能性。
科学研究证据显示,知道自己感染HIV后,风险行为会减少。中国疾控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治疗室副主任赵燕指出,及早发现感染情况,除了能减少风险行为,还能加大治疗机会。
性行为紊乱者、同性恋伴侣、静脉吸毒者等都是HIV感染高危人群,也是我国HIV防控的重点环节,这部分人的感染风险明显高于一般人群。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在新报告中建议,为每一个生命阶段提供适宜的艾滋病预防和治疗解决方案。这意味着针对不同人群需要提出“个性化”预防与治疗解决方案。
我自主研发抗艾新药有望获批
在“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支持下,我国科学家自主研发成功的新一代抗艾滋病药物——HIV融合抑制剂“艾博卫泰”,通过了国家食药监总局与新药创制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建立的“创新药品审评审批绿色通道”,获得优先审批、加快审评的待遇,一旦获批,即可大规模投入临床应用。
由国家“千人计划”科学家谢东博士带领团队研制的“艾博卫泰”,是全球第一个进入Ⅲ期临床试验的长效抗艾新药,它的新分子作用机制使其对主要流行HIV-1病毒以及耐药病毒有效。年2月陆续在全国12个临床中心启动Ⅲ期临床试验。
据了解,我国治疗艾滋病药物品种匮乏,无自主创新药物,治疗普遍采用仿制药且多为国外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研制的抗艾药品。
与传统口服药相比,长效注射剂可给艾滋病患者带来口服药无法提供的临床益处,是目前国际抗艾新药研发的重要趋势。谢东介绍,在国家卫计委、食药监总局、科技部等有关部门的支持下,经过了14年努力,中国终于在世界上领先了一步。
“将病人每天服药改为每周注射1次,可改变目前全部是口服药的治疗策略,为艾滋病患者摆脱终生每日服药提供了一个全新治疗方案。”吴昊指出,从有效性和安全性来看,根据临床试验数据比对,“艾博卫泰”比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的二线药物疗效好,特别是对肾的损害大为减轻,这项研发成果是世界抗艾药物研发领域的重大突破。
北京治疗白癜风大约花多少钱啊白癜风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