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主治医师每日一练总结
(33~34题共用备选答案)
A.常规资料分析
B.现况调查
C.病例一对照研究
D.群组研究
E流行病学实验
33.从原因到结果的研究是
34.不属于描述性流行病学或分析性流行病学的是
答案:33.D.34.E
解析:描述性流行病学包括现况调查、纵向研究和常规资料分析。分析性流行病学包括病例一对照研究和群组研究,其中前者是由果到因的研究,而后者是由因到果。
(35~36题共用备选答案)
A.推广使用窝沟封闭
B控制含糖食品的食用次数
C.采用糖代用品
D.学校刷牙指导课程
E.饮水加氟
35.属于口腔健康教育的是
36.需政府卫生行政部门主导决定的是
答案:35.D.36.E
解析:口腔健康教育是以教育的手段促使人们主动采取有利于口腔健康的行为,而口腔健康促进是采取各种行政干预、经济支持和组织保证等措施来保证和维护口腔健康,因而只有在学校进行刷牙指导课程是属于口腔健康教育范畴。开展一些重大的口腔公共卫生措施,例如饮水加氟,单靠个人力量是无法完成的,需要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来制定有利于口腔预防保健事业的重大措施。
(37~38题共用备选答案)
A.破伤风杆菌
B.结核杆菌
C.艾滋病病毒
D.乙肝病毒
E.丙肝病毒
37.经由空气传染的是
38.在体外丕易存活的是
答案:37.B.38.C
解析:由接触传播的微生物是破伤风杆菌、乙肝病毒、丙肝病毒和艾滋病病毒;经由空气传染的微生物是结核杆菌;体外的艾滋病病毒容易受到破坏,一般常用的消毒剂和消毒方法就能预防艾滋病病毒的传播。
(39~43题共用备选答案)
A.化脓性颌骨骨髓炎
B.慢性颌骨骨髓炎
C.放射性颌骨骨髓炎
D.新生儿颌骨骨髓炎
E.亚急性颌骨骨髓炎
39.由急性冠周炎或根尖周炎等原因引起的骨髓炎为
40.由放射治疗引起的骨髓炎为
41.有口内和(或)口外瘘管形成时称
42.约占各类骨髓炎90%以上的是
43.罕见发生于下颌骨的是
答案:39.A,40.C,41.B,42.A.43.D
解析:牙源性感染是化脓性颌骨骨髓炎的最常见病因,化脓性颌骨骨髓炎是临床上最多见的类型,占各类型颌骨骨髓炎的90%以上:慢性颌骨骨髓炎的特点主要是口腔内及颌面部皮肤形成多数瘘孔;而新生儿颌骨骨髓炎多为血源性感染,上颌骨血供丰富,故其多发生于上颌骨。
口腔执业医师每日一练总结8.患者,18岁。主诉刷牙出血数月,查:牙不松动,牙龈红肿,牙周探诊深度≤3mm,牙石(++),探诊出血,最佳处理方案应是
A.服用阿莫西林和甲硝唑
B.口腔卫生宣教十龈上洁治术
C.口腔卫生宣教十龈上洁治术十根面平整术
D.服用牙周宁片十使用含漱剂
E.进行牙龈切除术
标准答案:B
试题难度:易
认知层次:综合应用
解析:此题考点为慢性龈炎的治疗方法。根据题干可看出该患者为慢性龈炎的表现,对慢性龈炎的治疗主要是局部治疗,局部清除茵斑微生物和牙石等局部刺激因素,因此选B;不需要全身药物治疗,因此可排除A和D;因无牙周袋,也无牙龈增生,因此也不需要根面平整和牙龈切除术,可排除C和E。
9.女,26岁。右下后牙牙龈易出血1个月,可自行止住。检查:牙石(+),近中见树脂充填,探及充填物悬突,间龈乳头充血,探诊易出血。右下后牙临床症状的主要促进因素是
A.牙菌斑
B.医源性因素
C.创伤牙合
D.女性激素
E.牙石
标准答案:B
试题难度:中
认知层次:理解
解析:此题考点是局部促进因素,根据症状和检查所见,全口牙均有少量牙石,并非是导致右下后牙症状的主要因素,而右下后牙有明显的局部促进因素,即充填体悬突,这是由于治疗时形成的局部因素,导致菌斑滞留,而牙茵斑是疾病的始动因素,因此主要促进因素应选B。
10.女,45岁。已经明确诊断为慢性牙周炎并经基础治疗4周后,牙周袋探诊深度仍然为6mm,可探人颊侧根分叉区,牙龈无退缩,X线片检查见根分叉处牙槽骨密度略有减低,则该患者最适宜做
A.袋内壁刮治术
B.翻瓣术
C.隧道成形术
D.截根术
E.引导性组织再生术
标准答案:E
试题难度:难
认知层次:综合应用
解析:此题考点为手术适应证。根据临床表现,该牙患有Ⅱ度根分叉病变,经过牙周基础治疗后仍有深袋和病变,对这种病变的最佳手术治疗方案是再生治疗,因此E是正确答案。
11.女,33岁。因牙齿松动就诊。检查:多数牙齿松动、移位,牙周袋探诊深度5~8mm。怀疑为侵袭性牙周炎,诊断前最为重要的辅助检查是
A.拍摄X线片
B.咬合检查
C.家族史
D.细菌学检查
E.白细胞趋化功能检查
标准答案:A
试题难度:中
认知层次:简单应用
解析:侵袭性牙周炎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和X线片上牙槽骨吸收情况,家族史和咬合情况对诊断有帮助,但不如X线片表现重要,细菌学检查和白细胞趋化功能检查对诊断有一定的参考意义,但不是临床常规使用的辅助检查手段,因此最重要的还是备选答案A。
12.男,20岁。诊断为局限型侵袭性牙周炎,在牙周基础治疗的同时准备给予全身抗生素治疗,最佳选择是
A.甲硝唑
B.甲硝唑十阿莫西林
C.青霉素
D.非甾体类抗炎药
E.链霉素
标准答案:B
试题难度:难
认知层次:综合应用
解析:此题考点是局限型侵袭性牙周炎的全身药物治疗。局限型侵袭性牙周炎的主要致病菌有伴放线放线杆菌,为兼性厌氧茵,甲硝唑对其无抑制和杀菌作用,大量研究表明,四环素族药物对其有效,米诺环素是四环素族药物中疗效较好的药物,因此答案选B。
13.男,40岁,体健,吸烟:40支/日。临床诊断为慢性牙周炎,经牙周系统治疗及局部药物治疗后效果不理想,口腔卫生状况尚可。应最先考虑影响其疗效的因素是
A.营养因素
B.咬合关系
C.吸烟
D.使用的药物不当
E.工作紧张
标准答案:C
试题难度:难
认知层次:综合应用
解析:此题考点为考查牙周疾病的危险因素。牙周治疗效果不佳的原因很多,口腔卫生控制不佳是其中的主要因素,但该患者的口腔卫生状况不差,因此主要考虑其他方面的因素,该患者存在一个明显的危险因素即吸烟,且吸烟量很大,吸烟既影响牙周疾病的发病和病情程度,又影响牙周治疗效果,因此正确答案为C。备选答案中的其他方面在题干中并未给出相应信息。
(1~3题共用备选答案)
A.咬合创伤
B.慢性牙周炎
C.侵袭性牙周炎
D.慢性龈炎
E.牙龈增生肥大
1.个别牙或数个牙出现宽而浅的骨上袋,袋内牙石较多,应考虑
2..单个牙出现窄而深的骨下袋并常伴有牙齿明显松动,应考虑
3.早期出现多数牙松动,牙龈炎症轻,袋内牙石较少,应考虑
标准答案:1.B2.A3.C
试题难度:1.中2.难3.中
认知层次:理解
解析:
题1:有骨上袋表示有牙周袋,可排除牙龈疾病。骨上袋表示牙槽骨吸收为水平吸收,另外,患者的牙石多,符合慢性牙周炎的特点。
题2:窄而深的骨下袋为咬合创伤和侵袭性牙周炎的表现特点,病变只局限于单牙,并有明显的牙松动,则咬合创伤的可能性最大。侵袭性牙周炎的病变一般涉及多个牙(切牙及第一磨牙)。如对这几型牙周炎的临床特点及鉴别要点未掌握易失分。
题3:此题考查的是侵袭性牙周炎的临床特点、诊断及与其他疾病的鉴别。早期出现多数牙松动、牙龈炎症轻、牙石少的表现,符合侵袭性牙周炎的临床特点。根据早期牙齿松动表现可排除牙龈疾病和慢性牙周炎,慢性牙周炎牙齿松动出现在晚期,并伴有牙龈明显炎症和牙石。
(4—6题共用备选答案)
A.麝香草酚
B.氯己定
C.四环素
D.磺胺类
E.甲硝唑
4.易渗透进龈沟液,对抑制G-厌氧菌和螺旋体特别有效的是
5.对局限型侵袭性牙周炎的疗效超过单独外科治疗的是
6.牙周手术后常局部应用以控制菌斑的是
标准答案:4.E5.C6.B
试题难度:中
认知层次:简单应用
解析:
题4:以理解和记忆为主,要求考生准确掌握一般常用的控制菌斑的药物制剂的作用机制和应用知识。5个备选答案都是化学性控制菌斑的有效药物,但其中只有答案E(甲硝唑)是唯一抑制革兰阴性厌氧茵和螺旋体特别有效的药物。
题5:此题与题4基本相同,要求考生准确掌握一般常用的控制菌斑的药物制剂的作用机制和应用知识。5个备选答案都是化学性控制茵斑的有效药物,但其中只有答案C(四环素)是对局限型侵袭性牙周炎的疗效超过单独外科治疗的药物。
题6:要求考生准确掌握局部应用化学方法控制茵斑的药物,在备选答案中只有答案B(氯己定)可局部应用于手术后的化学茵斑控制。
口腔助理医师每日一练总结11下列关于抑制剂的说法中,哪项正确
A.凡能降低酶活性的任何物质,都可称为抑制剂
B.抑制剂作用的实质是使蛋白质变性
C.一切变性剂都可叫做抑制剂
D.必须与酶分子结合,不使酶变性并降低酶活性的物质称为酶的抑制剂
E.抑制剂必须是蛋白质
解析:凡能使酶催化活性降低而不引起酶蛋白变性的物质统称酶的抑制剂。抑制剂多与酶活性中心内、外必需基团相结合,从而抑制酶的催化活性。并非所有能和酶结合的分子都是酶抑制剂,酶激活剂也可以与酶结合并提高其活性。故选D。
过关点睛:酶抑制剂可以结合酶并降低其活性。
(12—15题共用备选答案)
A.激动剂
B.蛋白变性剂
C.激活剂
D.竞争性抑制剂
E.非竞争性抑制剂
12.增加底物浓度可解除抑制作用的是
13.抑制作用与底物浓度无关的是
14.凡能使酶蛋白变性的物质是
15.使酶原转变成酶的物质是
解析:竞争性抑制剂能与底物竞争酶的活性部位,如果抑制剂浓度恒定,则在低底物浓度([s])时抑制作用最为明显,增大[s],抑制作用随之降低,直到[s]增大至很浓时,抑制作用近于消失,达到未加抑制剂时的最大反应速度(Vmax)水平。12题选D。蛋白变性剂能使酶蛋白变性,包括物理方法、化学方法。14题选B。非竞争性抑制剂在酶的活性部位以外的部位与酶结合,不对底物与酶的活性产生竞争。13题选E。酶激活剂可以改变一个无活性酶前体(酶原),使之成为有活性的酶,或加快某种酶反应的速率产生酶激活作用。15题选C。
过关点睛:竞争性抑制剂与底物浓度有关,非竞争性抑制剂与底物浓度无关。蛋白变性剂能使酶变性。酶激活剂可以使无活性酶酶原变为有活性的酶。
本考点主要集中在酶促反应特点(降低活化能)和酶原激活的实质(活化中心的形成和暴露)。考查的角度重复性很高,其次酶的概念和酶促反应的特点也要求掌握,对于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了解即可。
1.糖异生的关键酶不包括
A.丙酮酸激酶
B.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
C.丙酮酸羧化酶
D.果糖双磷酸酶-1
E.葡萄糖-6-磷酸酶
解析:糖异生是指由简单的非糖前体(乳酸、甘油、生糖氨基酸等)转变为糖(葡萄糖或糖原)的过程。糖酵解中有三步反应是不可逆反应,在糖异生时必须绕过这三步反应。这三步反应分别是:①葡萄糖经己糖激酶催化生成6磷酸葡萄糖;②磷酸果糖经磷酸果糖激酶催化生成1,6二磷酸果糖;③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经丙酮酸激酶生成丙酮酸。可见丙酮酸激酶不参与糖异生的过程。故选A。
过关点睛:糖异生的四种关键酶是丙酮酸羧化酶、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果糖二磷酸酶、葡萄糖-6-磷酸酶。
2.血糖的主要去路不包括
A.转变成糖皮质激素
B.在细胞内氧化分解供能
C.转变成其他单糖及衍生物
D.在肝、肌肉等组织合成糖原
E.转变成非必需氨基酸、甘油三酯等非糖物质
解析:糖类代谢中血糖的去路主要包括:①氧化分解提供能量;②参与糖原合成,在肝、肌肉等组织合成糖原;③通过磷酸戊糖途径等转变成其他单糖及衍生物;④参与脂类、氨基酸代谢,转变成非必需氨基酸、甘油三酯等非糖物质。血糖不能直接转变成糖皮质激素,故选A。
3.在酵解过程中催化产生NADH和消耗无机磷酸的酶是
A.乳酸脱氢酶
B.3-磷酸甘油酸脱氢酶
C.醛缩酶
D.丙酮酸激酶
E.烯醇化酶
解析:糖酵解是指细胞在细胞质中分解葡萄糖生成丙酮酸的过程。其过程中,3-磷酸甘油醛在3-磷酸甘油脱氢酶催化作用下同无机磷酸反应氧化生成1,3-二磷酸甘油酸,释放出两个电子和一个H+,传递给电子受体NAD+,生成NADH+H+,并且将能量转移到高能磷酸键中。故选B。
过关点睛:糖酵解释放出两个电子和一个H+,应特别注意,参与的酶是3-磷酸甘油酸脱氢酶。
4.位于糖酵解、糖异生、磷酸戊糖途径代谢交汇点的化合物是
A.6-磷酸果糖
B.1-磷酸葡萄糖
C.6-磷酸葡萄糖
D.1,6-磷酸果糖
E.磷酸二羟丙酮
解析:糖酵解过程的第一步为在己糖激酶的催化下将葡萄糖磷酸化成为6-磷酸葡萄糖;糖异生将丙酮酸盐通过一系列的中间物转化为6-磷酸葡萄糖。而磷酸戊糖途径的第一步和糖酵解的第一步相同,即在己糖激酶的催化下葡萄糖生成6-磷酸葡萄糖。因此6-磷酸葡萄糖参与了糖酵解、糖异生、磷酸戊糖途径三个糖类代谢过程,故选C。
过关点睛:此题目是经典,需牢记。糖酵解、糖异生、磷酸戊糖途径代谢交汇点是6-磷酸葡萄糖。
5.下列关于糖原合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A.以G-6-P为起始物逐个延长
B.以G-l-P为起始物逐个延长
C.以UDPG为原料逐个延长
D.以葡萄糖为起始物逐个延长
E.反应不需要任何引物即可延长
解析:UDPG可看作“活性葡萄糖”,在体内称作葡萄糖供体。在糖原合酶作用下,UDPG的葡萄糖基转移给糖原引物的糖链末端,形成α-l,4糖苷键。所以C选项正确,其他选项均不正确,故本题选C。
百信医考通ID:baixinyikaotong
关于KQ88百信医考通
KQ88baixinyikaotong
百信医考通依托旗下的数十家连锁机构(百信连锁口腔),集医疗、教学、科研一体化发展,经过10年积淀,已成为目前国内较专业的医学考试考前辅导机构。
独家研发了百信医考通考试辅导系统,独创"圈、讲、练、评"相结合,擅长以60%的考点去押90%的考题,让学员缩短复习时间,提高通过率。
百信医考通联合各医学院校,校企联合,可面向全国提供临床执业(助理)医师、口腔执业(助理)医师、中医执业(助理)医师、中西医结合执业(助理)医师、护士、执业西药师、执业中药师、中医确有专长、内科主治医师、口腔主治医师、护师等医学考试考前培训及辅导。
——联系方式
--
1
——更多资讯
北京治疗白癜风去哪家医院北京看白癜风哪间医院疗效最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oodkuaiji.net/azbzl/84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