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内感染的预防和控制

一、医院内感染1.概念 实际工作中,医院内感染多使用狭义的概念,即住院病人在入院时不存在、也不处于潜伏期、是在住院期间遭受病原体侵袭而引起的任何诊断明确的感染或疾病,包括在住医院内获得而在院外发生的感染。2.分类   外源性感染 (又称交叉感染)指病原体来自于病人体外,通过直接或间接的途径,传播给病人所引起的感染。   内源性感染 (又称自身感染)指病原体来自于病人自身所引起的感染。在病人体内或体表定植、寄生的正常菌群,正常情况下对人体无感染力而不致病;当人体的健康状况不佳、免疫功能受损、正常菌群移位,以及抗生素的不合理应用时,引起的机体感染。3.原因:制度与认识不足、环境污染、易感人群增多、抗生素滥用、介入性操作增多。

二、清洁、消毒、灭菌1.概念   清洁:清除物体表面灰尘、污垢等。   消毒:杀灭所有病原微生物,不含芽孢。   灭菌:杀灭所有微生物,包括芽孢。2.消毒、灭菌方法——化学消毒灭菌法

  (1)热力消毒灭菌法   燃烧法 属于干热法。是一种简单、迅速、彻底的灭菌方法。   用于无保留价值的物品、污染物品,如污染的纸张,破伤风、气性坏疽等感染的敷料禁用于锐器,以免锋刃变钝。   搪瓷品内可倒入95%乙醇,中途不能添加。   干烤法 利用特制的烤箱,热力通过空气对流和介质传导进行灭菌,效果可靠。   用于油剂、粉剂、玻璃器皿、金属制品、陶瓷制品。   方法:a.消毒:箱温~℃,时间10~20分钟。b.灭菌:箱温℃,时间2小时;箱温℃,时间1小时;箱温℃,时间30分钟。   煮沸消毒法 属于湿热法。不能用于外科手术器械的灭菌。用于耐湿、耐高温的搪瓷、金属、玻璃、橡胶类物品,不能用于外科手术器械的灭菌。   方法:先清洗、后煮沸。水沸开始计时,5~10分钟可杀灭细菌繁殖体,15分钟可将多数细菌芽胞杀灭,热抗力极强的需更长时间(如破伤风杆菌芽胞需煮沸60分钟才可杀灭)。加入碳酸氢钠,配成浓度为1%~2%的溶液时,沸点可达℃,既可增强杀菌作用,可去污防锈。   中途加物?   注意事项:①物品需全部浸没水中,物品盖子打开,轴结打开,空腔导管预先灌水,各种大小及形状相同的容器不能重叠;②玻璃类物品需用纱布包裹,并在冷水或温水中放入;③橡胶类物品需用纱布包好,水沸后放入;④如中途加入其他物品,需等再次水沸后开始计时;⑤高原地区气压低,沸点低,需适当延长煮沸时间,一般海拔每增高m,煮沸时间延长2分钟。

  压力蒸汽灭菌法 属于湿热法。是一种临床应用最广、效果最为可靠的首选灭菌方法,是利用高压下的高温饱和蒸汽杀灭所有微生物及其芽胞。   用于耐高温、耐高压、耐潮湿的物品。   方法:灭菌包不宜过大、不宜过紧,各包间有空隙,布类物品在上。   灭菌效果监测 a.物理监测法:将留点温度计的水银柱甩至50℃以下,放入需灭菌包内,待灭菌后检查读数是否达到灭菌温度;b.化学监测法:是临床广泛使用的常规监测手段,利用化学指示卡或化学指示胶带颜色的改变来进行,一般在℃分钟经20分钟或℃经4分钟即可出现颜色或性状的改变;c.生物监测法:是最可靠的监测方法,先将热耐受力较强的非致病性嗜热脂肪杆菌芽胞制成检测菌株,经灭菌后再取出培养,若全部菌片均无细菌生长则表示达到灭菌效果。

  (2)光照消毒法 (又称辐射消毒):主要是通过紫外线的杀菌作用,使菌体蛋白发生光解、变性,导致细菌死亡。   日光暴晒法:利用日光的热、干燥、紫外线的作用来杀菌。①用途:常用于床垫、毛毯、书籍、衣服等的消毒。②方法:将物品放在阳光下直射,曝晒6小时可达到消毒效果,中间要定时翻动。   臭氧灭菌灯消毒法   用于物体表面、水、空气等的消毒。

  (3)电离辐射灭菌法   适用于橡胶、塑料、精密仪器、生物医学制品、节育用具及金属等。   一次性注射器、输液输血器等。   (4)微波消毒灭菌法   用于食品、餐具,化验单据、票证,医疗药品、耐热非金属材料及器械的消毒灭菌。不能用于金属物品的消毒。   (5)过滤除菌   用于手术室、烧伤病房、器官移植病房等。

  化学消毒灭菌法   化学消毒剂的使用原则1.消毒前洗净、擦干;2.消毒液中不放纱布、棉花等;3.消毒物品全浸在消毒液内,轴结打开,开盖,管腔充满消毒液、避免套叠;4.用前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干净表面消毒液;5.易挥发消毒液要加盖。

  化学消毒方法

  环氧乙烷密闭消毒灭菌法   用于电子仪器、光学仪器、医疗器械、化纤织物、皮毛、棉、塑料制品、书籍、一次性使用的诊疗用品等消毒灭菌。   熏蒸法   常用消毒剂:纯乳酸:0.12ml/m3   食醋:5~10ml/m3   物品消毒可用甲醛消毒箱。

  常用消毒剂   高效:过氧乙酸、环氧乙烷、戊二醛、福尔马林等   中效:乙醇、碘酊、碘伏   低效:氯己定

三、无菌技术   (一)原则:1.环境:操作前半小时停止清扫及更换床单等工作,减少走动,避免尘土飞扬。2.洗手、剪指甲、戴口罩等。3.明确无菌区和非无菌区。腰部以上、操作台面以上,不跨越无菌区。4.无菌物品的管理: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须分别放置,且有明显标志;无菌物品须存放在无菌包或无菌容器中,不可暴露在空气中。无菌包或无菌容器外须标明物品名称及灭菌日期,存放在清洁、干燥、固定的地方,并按日期先后顺序排放。定期检查无菌物品保存情况,在未被污染的情况下,有效期7天,一旦过期或受潮须重新灭菌。

  (二)无菌技术基本操作方法1.无菌持物钳的使用法   浸泡存放:轴节以上2~3cm或镊子1/2,松开轴节。容器底部应垫无菌纱布。1)开盖:一手打开浸泡容器盖,另一手持持物钳。2)取出:移钳至容器中央并使前端闭合,保持前端向下取出无菌持物钳,并在容器上方滴尽消毒液再使用。无菌持物钳前端不可触及容器口边缘及消毒液液面以上的容器内壁。3)使用:始终保持无菌持物钳前端向下,不可倒转向上,以免消毒液倒流至钳手柄后再向下反流污染钳端。使用时无菌持物钳(镊)应保持在使用者胸、腹部水平移动,不可过高或过低,以免超出视线范围造成污染。4)放回:使用后立即闭合钳端,垂直向下放回容器内,并打开轴节浸泡消毒。   注意事项1)无菌持物钳只能用于夹取无菌物品,不能夹取油纱布或进行换药、消毒等操作。2)取放无菌持物钳(镊)时,手指不可触摸其浸泡部位。3)如取远处无菌物品,应将无菌持物钳(镊)放入容器内一同搬移使用。4)使用无菌持物钳(镊)后立即放回容器内,以防在空气中暴露过久。5)无菌持物钳(镊)如被污染或可疑污染时,不可放回容器内,应重新消毒灭菌。6)无菌持物钳(镊)及其容器应定期消毒。浸泡存放时,一般病房每周更换一次,使用频率较高的如手术室、门诊换药室、注射室等,应每日更换一次。干燥存放应每4~6小时更换一次。

2.无菌容器的使用法   开时,容器盖内面向上;手不可触及容器盖的边缘及内面;手持无菌容器时,应托底部;物品取出后,不可放回;每周定期灭菌一次。

3.无菌溶液取用法   瓶签向掌心,勿打湿瓶签;先冲洗瓶口;勿使瓶口接触容器口周围;不可在瓶中蘸取溶液;不可回倒;已开启的无菌溶液,可保存24h。

4.无菌包的使用法有效期一般为7天,超有效期、潮湿、破损不可使用。打开的包注明开包日期及时间,有效期24h。打开包布时手只能接触包布四角的外面。不可触及包布内面,不可跨越无菌面。

5.铺无菌盘法   手不可触及治疗巾内面,铺好的无菌盘4h内有效。6.无菌手套的使用   戴手套:防止手套外面触及非无菌物品。手套有破洞,立即更换。始终保持手在腰部以上水平。   脱手套:脱手套时防止手套外面接触皮肤。手套上有血迹或污染严重时,应先清洗后再脱手套。

四、隔离技术1.概念2.隔离区域的设置和划分3.隔离消毒原则4.隔离种类

2.隔离区域的设置和划分   清洁区:凡未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区域称为清洁区,更衣室、配膳室、值班室及库房等。   半污染区:凡有可能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区域称为半污染区,医护办公室、化验室、病区内走廊。   污染区:凡病人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区域称为污染区,病室、厕所、浴室。

3.隔离消毒原则   一般消毒隔离

(1)根据隔离种类,病室门口和病床应悬挂隔离标志。门口备有浸消毒液的脚垫、泡手的消毒液、挂隔离衣用的悬挂架或立柜。(2)工作人员进入隔离区必须戴工作帽、口罩,穿隔离衣。在穿隔离衣前,须计划周密,并备齐所用物品,以减少穿、脱隔离衣及消毒手的次数,不易消毒的可用避污纸或放入塑料袋内;穿隔离衣后,只能在规定范围内活动。(3)病室及空气每日须用紫外线行照射消毒一次,或用消毒液喷洒消毒。每日晨间用消毒溶液擦拭病床及床旁桌椅。(4)污染物品不得放于清洁区内,任何污染物品必须先经过消毒后再处理。病人接触过的用物,须经严格消毒后方可递交,如病人的衣物、信件、票证、书籍等须经消毒处理后才能交家属带回。病人的排泄物、分泌物、呕吐物须按规定经消毒处理。需送出病区处理的物品,应放入专用污物袋,并有明显标志。(5)病人的传染性分泌物经三次培养,结果均为阴性或确已度过隔离期,经医生开出医嘱方可解除隔离。

 终末消毒隔离:病人的处理——须经沐浴更衣之后方可离开。个人物品消毒后可带出。尸体需用消毒液擦拭后护理。 病人单位处理——污物应先消毒再清洗。(1)病人的终末消毒处理:病人出院或转科前须经过沐浴,更换清洁衣服方可离开。个人用物须经消毒处理后才能带出。死亡的病人,需用消毒液擦拭尸体,并用消毒液浸湿的棉球填塞口、鼻、耳、肛门、阴道,伤口更换敷料,并用一次性尸单包裹,送传染科太平间。(2)病人单位的终末消毒:将被服放入污衣袋,注明隔离用物,先消毒再清洗;病室消毒时,摊开被褥、竖起床垫、关闭门窗、打开床头桌,用紫外线灯消毒或用消毒液熏蒸消毒,消毒后通风,用消毒溶液擦拭家具、地面、墙面。

4.隔离种类(7种)(1)严密隔离:用于鼠疫、霍乱、非典等。主要隔离措施:①病人住单人房间,室内物品应尽可能简单并耐消毒,门口挂有醒目标志,病人不得离开病室,不得随意开启门窗,禁止探视。②进入病室,必须戴口罩、帽子,穿隔离衣、隔离鞋,戴手套。③物品一经进入病室即视为污染,均应严格消毒处理,污染的敷料装袋标记并送焚烧处理。④室内空气、地面及距地面2m以下的墙壁、家具,每日消毒1次;   (2)呼吸道隔离:用于麻疹、白喉、百日咳、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肺结核等。主要隔离措施:①同种病人可住一室,但相互间不得借用物品或传阅书籍,病人离开病室应戴口罩。②接近病人时应戴口罩、帽子,必要时穿隔离衣,并保持干燥。③病人口、鼻及呼吸道分泌物经消毒后方可倒入专用下水道或焚烧。④病室内空气每日消毒1次;   (3)消化道隔离:用于甲肝、伤寒、痢疾等。主要隔离措施:①同种病人可居一室,不同种病人应尽可能分室收住,如同住一室两床间隔不少于2m,病人之间禁止交换任何物品。②护理病人时,按病种穿隔离衣、戴手套,并消毒双手。③病人的食具、便器、呕吐物、排泄物、剩余的食物等须严密消毒。④病室地面、家具每日消毒液喷洒或擦拭。⑤病室应有防蝇、防蟑螂设施;   (4)血液-体液隔离:用于艾滋病、乙肝等。主要隔离措施:①同种病人可居一室,必要时单独隔离。②接触血液、体液时,应穿隔离衣、戴手套;护理可能产生血液、体液及分泌物飞溅或飞沫的病人时,应戴上口罩、防护镜或面罩;操作前后,严格洗手或消毒手。③注射器、针头、输液器、侵入性导管等须严格按“一人一针一管一巾”的要求,进行各项检查、治疗及护理。④污染的用物,应装入有标记的袋中,送出销毁或消毒处理;污染的室内物品或物体表面,应立即用消毒液擦拭或消毒处理。⑤所采集的标本应有醒目标志,以引起重视;   (5)接触性隔离:用于破伤风、炭疽、狂犬病等。主要隔离措施:①不同种病人分室收住,禁止接触他人。②治疗和护理此类病人时,应穿隔离衣、戴手套,皮肤有破损者,避免伤口换药及护理。③已被污染的用具和敷料应严格消毒或焚烧;   (6)昆虫隔离:用于流行性乙脑、疟疾、斑疹伤寒等。主要隔离措施:①病室应有严密的防蚊设备。②由虱传播的疾病,病人应洗澡、更衣,并经灭虱处理后方可进入同种病病室;   (7)保护性隔离:亦称为反向隔离。用于免疫力低下者,如大面积烧伤、早产儿、白血病、免疫缺陷病等。主要隔离措施:①病人住单人房间。②接触病人前须洗手,戴口罩、帽子、换鞋、穿无菌隔离衣;患有呼吸道疾病或咽部带菌者应避免接触病人。③病室内空气、家具及地面等严格消毒。

5.操作方法   (1)口罩的使用   目的:保护病人及工作人员,避免相互污染。   方法1)先洗手,再戴口罩,口罩应遮住口鼻。2)先洗手,再摘口罩。3)口罩摘下后,将污染面向内折叠,放入小袋内,再放入衣服口袋内,不能挂在胸前反复使用。4)口罩应勤换洗,如有潮湿应立即更换。若接触严密隔离的病人,应每次更换。使用一次性口罩不得超过4小时。   (2)手的清洁和消毒   消毒手的方法:从上往下刷手,共两遍共2分钟   洗手:医护人员在进行各种操作前,应用肥皂液、流动水冲洗双手。1)取下手上的饰物及手表,调节合适水流、水温,浸湿双手。2)取适量皂液涂抹双手。3)按“六步洗手法”顺序搓洗双手:①掌心对掌心,两手并拢相互搓擦;②手心对手背,手指交错相互搓擦(交换);③掌心相对,手指交叉沿指缝相互搓擦;④用一手握另一手拇指旋转搓擦(交换);⑤弯曲一手手指各关节,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搓擦(交换);⑥指尖在掌心转动搓擦(交换)。持续时间不少于15秒。4)冲洗双手:从上到下彻底冲洗双手,注意避免溅湿工作服。5)擦干:用纸巾擦干。   消毒手:医护人员在进行操作后,应进行手的消毒。1)顺序:传染病区工作人员刷手是用刷子蘸肥皂乳按前臂、腕关节、手背、手掌、指缝及指甲处顺序仔细刷洗,每只手刷30秒,用流动水冲净,再重复一遍,共刷2分钟。2)注意事项:①刷手范围应超过被污染的范围;②刷手时,身体应与洗手池保持一定距离,以免隔离衣污染洗手池边缘或消毒盆;③流动水冲洗时,腕部应低于肘部,使污水流向指尖,防止水流入衣袖,并避免弄湿工作服;④刷手完毕,刷子要放回治疗碗内。   (3)穿脱隔离衣   目的:保护工作人员和病人,免受病原体的侵袭;防止病原体的传播,避免交叉感染。   操作方法1)穿隔离衣①护士洗手,戴好口罩及帽子,取下手表,卷袖过肘(冬季卷过前臂中部)。②备齐操作中所需一切用物。③在宽敞环境,手持衣领取下隔离衣,使清洁面朝自己。④检查隔离衣无破损、潮湿,型号合适。⑤将衣领两端向外折齐,露出衣袖内口。⑥右手持衣领,左手伸入衣袖内;右手将衣领向上拉,使左手露出袖口。⑦左手持衣领,右手伸入衣袖内;同法穿好右袖。⑧两手持衣领,由领子中央沿边缘向后将领口系好,注意衣袖勿触及面部、衣领、工作帽。⑨扎好两袖口,此时手已污染。⑩松开腰带s活结;自隔离衣一侧衣缝腰带下约5cm处将后身渐向前拉,捏住隔离衣外面边缘;同法捏住另一侧边缘,注意手勿触及隔离衣内面。双手在背后将隔离衣边缘对齐,向一侧折叠,然后一手按住折叠处,另一手将腰带拉至背后左右交换,再拉回前面打活结。2)脱隔离衣①解开腰带,在前面打一活结。②解开两袖口,在肘部将部分衣袖向内塞入工作服袖内。③消毒双手并清洗、擦干,注意隔离衣不要污染洗手设备。④用清洁的双手解开领口。⑤右手伸入左侧衣袖内,拉下袖子过手;用遮盖的左手捏住右侧隔离衣袖外面,将右侧袖子拉下过手。⑥双手轮换拉下衣袖,渐从袖筒退至衣肩。⑦双手握住衣领,将隔离衣边缘对齐折好。⑧将隔离衣在衣钩上挂好:如挂在半污染区,隔离衣的清洁面向外,不得露出污染面;如挂在污染区,则污染面朝外,不得露出清洁面。⑨如隔离衣不再穿用,脱下后将清洁面向外折好,放入污染袋内。   注意事项1)穿隔离衣前,应将操作中所需一切用物备齐。2)操作前,应检查隔离衣,以保证无潮湿、无破损,且长短合适,能完全覆盖工作服。3)保持隔离衣内面及领部清洁,系领口时衣袖勿触及面部、衣领及工作帽。4)穿隔离衣后,不得进入清洁区,只能在规定区域内活动。5)洗手时,隔离衣不得污染洗手设备。6)隔离衣应每天更换一次;如有潮湿或被污染时,立即更换。7)挂隔离衣时,应注意半污染区和污染区的区别。   (4)避污纸的使用   避污纸为备用的清洁纸片。使用避污纸拿取物品或做简单隔离操作,可保持双手或物品不被污染,以省略消毒手续。使用避污纸时,应从上面抓取,不可掀页撕取。用后应放进污物桶内,以便集中焚烧处理。









































去哪里治疗白癜风最好
白癜风治疗方法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oodkuaiji.net/azbwq/928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公司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