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问答同性恋群体的艾滋病发病率高说

QA

  问:同性恋群体的艾滋病发病率高说明了什么?

  答:根据一些地方疾控中心的数据,男同性恋群体成为艾滋病高发人群。其感染率明显超过非同性恋群体。那么,这个现象是否反映了同性恋之间的性行为不安全?或者,同性恋本身就更容易罹患性传播疾病?

  从方法学角度,两组变量之间呈现正相关并不能必然地得出两组变量之间的直接影响关系,更不能因此推断出因果关系。特别地,社会现象往往交织着复杂多维的影响因素,缺乏大样本的数据,无法对其中的影响因素进行充分的统计分析。例如,地方疾控中心所掌握的艾滋病患病率的样本到底有多大,如果只是寥寥几或十数例,那么出现任何数据的偏向性都是特异性及偶然性的。这就好比坐火车旅行,正好同一个座位间的几名乘客全都姓彭,不能得出整列火车上彭姓乘客占大多数的结论。

  其次,也与统计分析时选择的考察变量有关。例如,患病的20例数据里,8名同性恋,12名异性恋,看起来同性恋患病数据远远超过在人口中的自然分布比例(3~5%),似乎跟同性恋群体有关(高发病率)。但如果再多统计一个变量,例如吸毒史及吸毒方式,或许就可能发现20例里面有18例有注射吸毒史,那么同性恋并非高致病因素,而可能同性恋群体注射吸毒比例更高所致。

  即使可靠的统计分析显示出同性恋群体确实相比于非同性恋群体有更高的艾滋病致病率,也不能简单地将其归咎于同性恋或同性恋之间的性行为方式。例如,有研究男女之间异性性行为感染艾滋病的数据显示,男性在与感染艾滋病毒的女伴在一次无防护的性行为(阴道性交)感染概率大约为5%;而女性在与感染艾滋病毒的男伴在一次无防护的同样性行为中,感染概率大约为50%,相当于男性被感染的10倍。那么,是否应该限制女性参与异性性行为呢?同样的异性恋性行为,同样的阴道性交方式,但两性的感染率就大相径庭,差之云泥。

  尽管男同性恋之间的性行为方式(直肠性交)在无防护的情况下,相比于异性恋性行为方式(阴道性交)有更高的传染概率,但问题出在“无防护”,而不是具体的性行为方式。因此,导致同性恋群体更高感染率的原因,应该首先归咎于安全性行为比例偏低所致。从卫生的角度,安全套是性行为中防止感染性传播疾病的最主要的技术手段,但在社会中有许多人仅仅将安全套当作是“避孕套”,男男之间又不会有意外怀孕之虞,因此更可能不使用安全套。另外,即使在异性性行为中,男性相比于女性更不愿意使用安全套,因为对男性而言,使用安全套就好比“穿着袜子洗脚”,会影响性快感。男男之间,彼此更容易互相理解,也更容易形成不使用安全套的共识(你不用,我也不用)。这就导致同性恋经由性行为传播艾滋病的概率升高。

  当然,除了安全性行为的因素之外,另一个可能导致男同性恋之间更高艾滋病发病率的原因,男同性恋群体中有固定性伴侣的比例更低,而发生在陌生人之间的性行为的比例更高。频繁交换性伴侣,这也是导致艾滋病更容易泛滥的原因之一。这与异性恋群体中,更倾向于滥交的亚群体,比固定性伴侣的亚群体,应该有更高的感染概率一样。

  因此,性取向,或性行为方式都不应该作为艾滋病感染和传播的影响因素,安全性行为的比例,性伴侣数量及更换频率才是艾滋病感染和传播率的主要原因。换言之,无论是同性恋,还是异性恋;也无论是阴道性交还是直肠性交,无防护下的性行为都是影响性传播疾病感染率的主要原因;而有防护的安全性行为都是防止感染性传播疾病的最有效途径。同时,同样地无论是同性恋还是异性恋,也无论是阴道性交还是直肠性交,滥交,特别是频繁的陌生人之间的性行为相比于固定性伴侣也有着更高概率感染各种性传播疾病。

  既此,从控制艾滋病感染和传播的角度,不应该限制同性恋以及同性恋性行为,而应该致力于安全性教育的推广和普及,鼓励男同性恋群体使用安全套。同时,也要创造条件,并鼓励男同性恋群体稳定和固定性伴侣,而不是限制、打压,或不管不问,任其自生自灭。当然,最积极的方式应该是使同性恋伴侣与异性恋伴侣一样受到法律的保障,以及社会他人的理解和尊重。

  最后,也希望在平安夜约会的异性伴侣,同性伴侣,以及约炮的孤独男女,在享受性欢愉的同时,做好安全防护措施,使用安全套。对自己,也对他人负责。

(关联阅读:QA《同性爱与异性爱一样不一样?》,点击“阅读原文”直接跳转阅读。)

-12-25

--------------------------------------------

要嗨,要安全地嗨!

赞赏

人赞赏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里医院效果最好
头上白癜风怎么治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oodkuaiji.net/azbwq/240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公司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