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日,本人发表了《除非万不得已,尽量不要输血——人类输血史揭秘》一文,不少朋友感觉奇怪,认为谁没事会去乱输血啊?因此,我认为有必要再就此事写文说明。
医院不合理乱输血现象是非常严重的,有一项权威报道称,大约有66%的输血是不正确的。
目前通行的临床输血指征是:
1、血红蛋白Hbg/L,不必输血;
2、血红蛋白Hb60g/L,才需输血;
3、血红蛋白Hb在60~g/L,结合病人心肺功能情况以及术后是否有继续出血可能而决定是否输血。
在广州市组织的一次临床输血检查中,发现一例病人血红蛋白g/L,但是被输血了。然后就把主治医师叫来询问原因。医生说病人要求输血,所以就给他输了。病人无知,医生更不负责任。
输血是把双刃剑,正确的输血可以挽救生命,但是输血仍是有风险的,即使血液质量标准不断提高,输血仍是一项高风险的治疗措施。在血源筛查时,很多传染性疾病比如艾滋病、梅毒、丙肝等,常规的检测手段并不能够全部将其筛查出来,特别是窗口期。
另一方面,义务献血由于公众的不理解、抵触等原因,血源紧张是常态,不合理乱输血也加重了血液的浪费。
造成临床滥输血、不合理用血的原因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
1、医生无知且不负责任,担心安全,认为输血可以保障手术安全,病人也认为输血是好事。
2、医院不储备血源,一般是手术前临时去血站取血,防止手术过程大出血。如果手术病人出血量少,并没有达到输血标准,就不需要输。但是如果不输,小医院病人少,这袋血就只能浪费掉(卖出的血液,血站不接受退血),所以为了收到这笔输血的钱,就坚持给病人输了血。
3、各医院虽然都设有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但是基本上形同虚设,没起到应有作用。
因此,公众需要了解输血的危险性,医生要负起责任,卫生监管部门更要督促检查,规范合理用血。
目前,对于普通手术病人,自体输血是一个值得提倡推广的安全选择:即手术前3-5天,将病人自已的血液抽出保存,如果术中出血过多,就将自已的血液再输回体内。
自体输血在国外占总输血量的50%以上,安全又可缓解血源紧张。但是在国内由于公众不了解、医生嫌麻烦、医院怕纠纷等诸多原因,自体输血在国内仅占1%左右。
最后,如果您有疑惑或想了解更多信息,可北京好的治疗白癜风总共多少钱白颠疯早期证状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oodkuaiji.net/azbjs/azbjs/90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