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皮鼓实验室按:
乙未年立春那天没有什么太特别的事,以至于事后才能想起,顾长卫先生拍摄过的一部电影与这一节气同名。
年的《孔雀》,年的《立春》还有年的《最爱》,这三部电影被称作“时代三部曲”。从摄影转做导演后,顾长卫一共拍过4部大银幕作品,前三部是“时代三部曲”。最近这段时间被人频繁提起的,是他的商业电影《微爱》。
在此前超过20年的时间里,顾长卫一直担任摄影,为多位第五代导演掌镜。在其参与主创的作品里,顾对于时代小人物的思考总能透过其镜头传递出来。年,在顾长卫执导的微电影《龙头》中,作家阎连科担任主演。这部电影拍摄制作时,正逢后者在国内陷入困境。
所有人都以为“时代三部曲”之后,还会有更多惊艳。但《微爱》让人看到这位野心勃勃地导演沉沦在别处。
“这是一个快速浮躁的年代,你一定要守住。”这是顾长卫在电影《最爱》上映时的自陈。
今日公号“铁皮鼓(thtindrum90s)”推送顾长卫“时代三部曲”的三篇电影短评,有铁皮鼓实验室成员潇潇撰写。附文向大家推荐几个和铁皮鼓气质相同的公号。
查看历史消息,可阅读此前推送的优质图文。
《立春》和顾长卫的“时代三部曲”
文
“铁皮鼓”实验室潇潇
年:
《孔雀》——冰冷的蓝色凋
X君,我今天看了一部电影,非常非常棒,以至于我还没有消化。太精致了,太多触动的细节。原来电影可以拍得这样美,这样讲究。色彩、构图完美极了,简直不像电影,可以分隔成一张张静态图片。每一个镜头都完美至极,以至于不像电影,好像是一个寓言,一个残酷童话。
故事讲的是七十年代的中国,一家五口的故事。父母和三个子女,老大是个胖子,脑子略有毛病,羞涩、憨傻,善良。傻呵呵像个孩童一样。弟弟是一个沉默寡言,自尊敏感的少年,极度压抑,迅速苍老。是个可怜又懦弱的人。影片中塑造最成功的是姐姐,张静初饰演的。姐姐的故事占了影片的一般,也是最惊艳的部分。无论是故事、人物塑造和画面感,姐姐部分的叙述最为惊艳。
捡取映像最深的部分说。画面中最难忘的是那一抹暗色调的孔雀蓝,衬托在烟灰色的背景上。青春期的姐姐永远一席白衬衣,蓝裙子。画面的颜色构成简单、柔和,层次的对比,不强烈的突出。当姐姐穿蓝大衣的时候,配浅蓝色围巾。灰白、白、孔雀蓝、浅蓝构成了电影画面的主色调。偶尔出现穿红衣的女子,是画面中少有的对比。当姐姐蹲在地上挑拣番茄时候,那一片红非常亮眼。
灰白和白的背景长时间略显沉闷,于是路上的行人也出现过黄色的上衣。但主要色调依然是白衣蓝裤,中老年男人则是更为灰暗一点的蓝色衣服。画面简洁精致,每一样布景都是经过严格选练的,没有多余的色块。
构图也很讲究,桌椅的横斜条纹,还有走廊栏杆的六边形孔,从孔中窥景,有古典园林的借景的蕴境。还有哥哥与乡下姑娘约会的公园,湖水上的回廊,也是非常有线条感。
总得说来,极简的画面与井然有序的线条规制,靠色块的拼接、搭配以及线条营造的美感,与无印良品的美学风格如出一辙。不知道是设计师借鉴中国七十年代的简洁风格,还是他的美学观念恰好与那个时代精神相通。
有人说,喜欢无印良品的人都是洁癖和性压抑的人。那种过分的简洁节制和以剪裁来凸显身材的设计,确实容易让人作如此联想。由此想到七十年代的中国也正是这样一种表面压抑的,内在张力的时期。外表的朴素压制不能掩饰内心的紧张、神经质。
母亲知道弟弟想用耗子药毒死哥哥,当着全家人的面,抓来一只白鹅,活生生灌下了混有老鼠药的水,鹅挣扎了一会儿倒下。母亲自始至终没有讲话,默默地进行着这一行为,伴随着悲哀的呜咽。
弟弟画的裸女图被父亲发现,直至赶出家门。几乎没有台词的父亲,此时对着门外怒吼,你们来看这个流氓。
对于性,存在这百种禁忌。惨白的压抑的。不能不说与无印良品的某种特质相通。难怪人们会对无印的风格如是想。
整部表面沉默,底层暗流涌动的电影,最为明亮畅快的只有两个情节。一个是姐姐梦想着当伞兵的时刻,她不愿意当幼儿园教师,照顾小孩子,也不愿意在工厂刷瓶子。她做梦都想成为一个伞兵,直到选拔失败,她自己亲手缝制了一顶降落伞,挂在自行车后座。车起时,伞随着车奔跑,张起巨大的口子。她畅快的笑着,做着美梦,仿佛那一刻梦想的翅膀对着她张开了。这一惊人的举动,还引来了青年果子对她的爱慕。
另一个是,姐弟知道蓄谋杀害哥哥的错误。对哥哥抱有愧疚,两人合请哥哥吃一笼大包子。画面依然是惨白的,弟弟递给哥哥一个盒子。哥哥将盒子打开的一刹那,一个黄色的小脑袋冒了出来,扑腾扑腾翅膀,那是一只毛发直立的雏鸭。此时响起类似圣女颂般欢快的音乐。哥哥被感动了,小小的生命感动了所有人。画面出现了一抹亮黄,暗淡的生命河流有了一线生机。
这些是仅有的欢愉,生命的轨迹还是不动声色的发展下去。姐姐结婚离婚再婚,哥哥取了乡下瘸腿姑娘,自食其力过活,弟弟在外面的世界混了一圈,带回年轻有儿子的寡妇生活。过年十分,三家人相继看孔雀。不知是孔雀看他们,还是他们看孔雀。幼时的惊诧,年轻时初升的梦想都已远去,只剩下生活悲凉的底色。
年:
《立春》——才华是残酷的诅咒
一个人一旦学会了某样本领,总舍不得不用。在《白玫瑰与红玫瑰》中,张爱玲这样写。
才华就是这样,一旦拥有,总舍不得弃之不顾,使之荒废。你总希望能让更多的人了解、看见。不然这才华有没有有什么两样。就像我爱写字,也巴不得有更多的读者。这原本是情理之中的事。借才华以自娱是游刃有余的,可是拥抱惊人才气的人不满足于自我欣赏,总想要求更多。甚至希望才华的翅膀可以他一下子逾越现实的处境。于是天才的命途多舛。不过命途多舛才会被目为天才,不然大家会觉得是环境使然。
《立春》里的王彩玲,一介小城妇女,会用意大利语唱歌剧,歌剧是何等优美神圣的最高艺术形式。一点世俗妥协的余地都没有。欣赏与不欣赏之间觉得没有暧昧不明的关系。要么被赏识,要么就是可笑的。在巴黎歌剧院穿着华美的演出服,身后跟一堆领结燕尾服伴奏的男人,那是何等高贵。吊诡的是她只能在县城的剧院门口,对着目光凝滞麻木的农民们唱。
有人说才华是上天的馈赠,若是对于一个站在聚光灯下的人来说,才华是锦上添花。而对于一个小城妇女来说,才华是沉重的累赘。你要背着它到达你根本无法到达的地方,想想便是个悲剧。你若就此埋没,像一个普通人一样生活,心里又要经过多少不甘的折磨。
顾长卫的《立春》延续了孔雀的唯美风格,选景构图卡住构比例的黄金原则。看多了有如虚幻的童话,恰似这个故事讲述的事情。
影片中的人物,唱歌剧的王彩玲,话油画的四宝,跳芭蕾舞的胡金泉,都是县城的小人物。难得顾导演将视角伸向了这样一群底层文艺工作者,北京治疗白癜风哪里医院效果好丙酸倍氯米松乳膏白癜风患者能用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oodkuaiji.net/azbjs/94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