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艾滋病职业暴露
培训现场
携手红丝带呵护人民警察
预防艾滋病职业暴露
南昌讯王雅婷、记者徐思琴报道:8月19日下午,由本报和南昌市东湖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联合主办的“携手红丝带”艾防宣传活动,在南昌市公安局东湖分局机动巡逻大队如期举行。
为进一步提高公安民警预防艾滋病知识水平,降低公安民警在执法过程中发生职业暴露的风险,强化警务人员自我保护意识。南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红谷滩卫生工作站副站长、艾滋病防治专家路亮,为来自南昌市公安局东湖分局的80余名公安民警开展了“预防HIV职业暴露”的主题培训。
学习艾防知识关系到每一个人
为什么我们要学习艾滋病相关知识,这和我有关系吗?回答是肯定的。“艾滋病不仅是医学难题,更涉及到社会问题,尤其在我国,目前大部分人对艾滋病认识还存在很大误区,对他们有偏见和歧视。希望能够通过培训,提高人们对艾滋病的认识,更重要的是,提高人们参与艾滋病防治积极性以及自我防护意识。”路老师说道。
“艾滋病人是否能够救治,得到艾滋病就只能等死吗?”现场的不少民警表示这个是不对的。路老师肯定了大家的看法,告诉大家艾滋病并不是无药可救的,如果得了艾滋病,及时就诊,积极治疗,控制病情,听从医嘱进行药物治疗,也可以跟普通人一样过上幸福的生活。
路老师讲,对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我们没有必要再过多地去探究他们是如何感染的,更没有必要再去给他们施加更多的压力和歧视,因为他们已经承担了太多的痛苦和折磨。学习艾防知识,消除对他们的歧视,给予他们应有的理解和支持,也是有效预防艾滋病进一步传播、保护自己的正确做法。
职业暴露风险仍然存在
所谓职业暴露是指实验室、医护、预防保健人员及公安民警等公职人员在从事艾滋病防治工作及相关工作的过程中意外被艾滋病病毒感染或艾滋病患者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破损的皮肤或黏膜,或被含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而具有被艾滋病病毒感染可能性的情况。
随着艾滋病在我国进入快速增长期,艾滋病的传播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蔓延。民警在社会管理工作中和其他警务活动中,不可避免地要经常与流动人口、卖淫、嫖娼、吸食、注射毒品等高危人群接触,不可避免地接触艾滋病毒携带者。据中国疾控中心最新数据显示:年全国共报告HIV职业暴露例,公安司法机构95例,占比10.5%。从法律层面还是现实数据,公安民警的职业暴露风险已可窥一斑。警务实践中也已发生多起民警被感染艾滋病的犯罪嫌疑人抓伤、咬伤、刺伤,在对吸毒人员进行搜身时被针头刺破手指等情况,基层民警在一线执法,职业暴露的风险也在增加。
为了让民警对职业暴露风险有一个正确的评估,专家路亮对职业暴露的危险性进行了分析。深入浅出地向大家讲解了艾滋病的发病原理、传播途径、职业暴露常见暴露源以及目前国家对艾滋病治疗的相关政策。
加强培训降低干警职业暴露风险
作为工作在一线的民警,经常在暴力事件现场,要避免直接接触血液。发生职业暴露的话,应首先做好暴露后的局部处理措施。正确做法是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黏膜。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75%酒精或者0.5%碘伏消毒创面,然后包扎伤口。
局部处理后,应该立即向相关部门进行事故报告,报告越早越好,不要超过24小时,以便获得及时的暴露后处理。“即刻处理——报告——确定暴露危险度和疗程——基线和随访期的HIV检测——4周用药/开始于暴露后1-2小时——肝功能等监测药物耐受性”路亮说。
专家提醒,职业暴露后HIV感染发生的可能性非常低,但仍应该继续观察6个月,如6个月后仍未出现阳转,可排除职业暴露后HIV感染。
“通过这次培训,我对艾滋病知识以及艾滋病防治有了更深入、更透彻的理解。”现场的一位民警说。他表示在今后的执勤工作中,一定会严谨工作,不会歧视艾滋病犯罪分子,同时也会注意避免因肢体冲突等职业暴露而造成可能艾滋病感染情况的发生。
(据《新参考文摘·健康社区》)
编辑:万晴
新参考传媒更多精彩,加北京那家医院专治白癜风治疗白癜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