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是监管者更像是家人

万宁市强制隔离戒毒所是一座特殊的“熔炉”,这里,一批批吸毒人员在戒毒民警的科学管理和耐心教育下,翻越重重高墙,涅槃重生。而那些日复一日燃烧自己、照亮他人的戒毒民警却是一群走不出这座高墙的特殊群体。他们用耐心坚守着自己的岗位,用职责和柔情化解着吸毒人员的痛苦。

连续三年未回家过年

上午8:00,民警老林像往常一样更换好制服,穿戴整齐后来到强制隔离戒毒所例行检查、清点吸毒人员人数。

8:30,老林来到戒毒区的医疗室,一面看望戒毒病护,一面与戒毒人员交谈,给他们做思想工作。

9:30,老林开始清点协警人数,检查协警是否已到岗,并分配任务,安排协警日常工作。

10:00,老林在封闭狭小的监控室查看监控,观察戒毒人员一天的动静,连续24小时。这就是戒毒所民警老林的日常工作。

“有时需要陪同戒毒人员会见探视亲属,组织戒毒人员与亲属通话。有时还要组织戒毒人员康复劳动,带急需医院打针、输液,甚至还要熬夜照顾戒毒人员的起居生活。”老林向记者介绍到,这座戒毒所里共有6名艾滋病患者,3名严重者医院ICU重症监护病房就诊,老林每天都要带着2到3医院看望这些艾滋病戒毒者。“去帮他接杯水”“扶他起来,我来帮他把后背擦擦”“吃个苹果吧,我给你削好的……”冷冰冰的病房内,因为有了老林和其他民警的关怀,使得艾滋病戒毒者小张(化名)的内心变得暖烘烘。小张说:“家人对我的照顾都没有这么细致。”

“为什么不让亲属来照看这些艾滋病戒毒者?”记者问。老林说,一是怕戒毒人员为压抑身体遭受的痛苦,会再次吸毒。二是担心戒毒人员趁机逃跑,故民警需24小时严加看守。“这些看似都是琐碎的小事,但丝毫不能出差错。”老林说。

58岁的老林在强制隔离戒毒所工作已有8年之久,8年来,日复一日,不厌其烦重复着同样的工作。“我这个工作啊,连续三年没有回家过年了。哪个人不希望逢年过节可以在家陪亲人呢?没办法,轮班制的,既然轮到自己就要去上班,还好家人都很理解。”老林苦笑说。

戒毒所里的“特殊医生”

每天,杨医生会在戒毒区分上午、下午两次进行巡诊。巡诊时,杨医生必带上装满各式各样药品的“百宝箱”对戒毒人员一一进行问诊。“巡诊主要是检查戒毒人员的身体状况,每天都为他们量血压、测血糖等。”杨医生向记者介绍,遇到突发性重大疾病的患者,如突发性心脏病等患者第医院,毕竟戒毒所内的医疗条件有限。

杨医生回忆,当第一次进入戒毒所,看到戒毒人员毒瘾发作时的恐怖场面。“几个民警都按不住一个病人,病人常常因毒瘾发作难受想要轻生,非常可怕。”杨医生说,病人毒瘾发作时同医生们闹着、喊着、求着给他们注射一剂镇定剂,“但是镇定剂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毒药,要彻底帮助戒毒人员戒毒,只能靠戒毒人员的意志力强制戒毒。”杨医生向记者解释。

戒毒人员的急性戒断症状期也是戒毒医生们最紧张、最艰苦的时候。“一有急性戒断症状的病人,我们睡觉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随时待命,以备处理各种突发事件。”曾有一次,戒毒人员吴某毒瘾发作,每天晚上都会出现全身抽搐、口吐白沫、脸色发紫等症状。一天深夜,吴某躺在床上用自藏的一小块罐头盖片打算割腕自杀。当天值班的杨医生接到电话后,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帮助吴某止医院进行抢救,及时挽救了吴某的生命。

原本在市疾控中心工作的杨医生于年调到万宁市强制隔离戒毒所,不知不觉中,杨医生在这个戒毒所里工作已有三年多了。谈及其三年在戒毒所工作最大的感受,杨医生说,平平安安才是最重要的。

“这是我们的责任”

强制隔离戒毒所内有一群特殊的管理对象——艾滋病戒毒人员,市强制隔离戒毒所所长朱东波说,照料艾滋病戒毒人员的职业风险很大,民警既要操心学员的教育管理、康复锻炼等问题,又要







































白癜风怎么能好
北京哪家医院白癜风做的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oodkuaiji.net/azbby/902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公司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